[实用新型]薄片T型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395.1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1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丁黎军;张荣刚;金登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冠钻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2 | 分类号: | B23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013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科技类产品部件加工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现代电子行业,如手机、平板电脑、照相机等IT制造行业中,能高效率、高精度切割产品内槽的薄片T型铣刀。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部件的特点是:产品小,精度高,外观度要好。一般内槽都是采用圆锯片或车加工的方式切割。车加工切内槽要求产品外圆必须是圆的,且外圆与内孔是同心的才可以切。如果是不规则的外圆材料,或者是长型料,或者是在材料的边缘切割长槽圆槽,必须使用铣式加工的方式或特殊的成型刀具来实现。锯片铣刀一般只能切割产品外圆,要加工内孔槽的刀具还必须使用T型刀。一般的T型刀由于厚度很薄直径很小,都是只有周刃口有切割刃,但加工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高精度高光亮的特殊要求,要求T型铣刀除了周刃有切割刃口外,在轴向的厚度两侧也要有锋利的切削刃口。这样才能加工出高精度、高光亮度的电子科技类行业的部件。而一般T型铣刀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做到厚度的两侧也有切削刃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加工产品精度,又能提供产品高光表面的薄片T型铣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片T型铣刀,包括柄部和刃部,柄部设置有倒角的一端通过避干涉颈部和刃部连接,刃部沿刀具柄部轴线圆周方向设置有切削周刃,相邻两条切削周刃之间形成容屑槽,刃部沿刀具柄部轴向的上下两个面分别为内侧面和底端面,内侧面和底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内侧切削刃和切削底刃,相邻两条切削底刃之间形成底端容屑槽。
作为优选方案,刃部沿刀具柄部轴向的厚度为L,L=1mm;
作为优选方案,容屑槽的螺旋角度为28°~35°;
作为优选方案,周刃和容屑槽的一边形成的夹角为径向倾斜切割角,其角度为0.5°;
作为优选方案,内侧切削刃向与切割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面;
作为优选方案,内侧切削刃的延伸面与容屑槽的一边形成轴向倾斜切割角,其角度为0.5°。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刃部的厚度很薄,只有1mm,在1mm厚度的刃部的三个面上都设置有切削刃,且切削刃厚度的角度不仅有径向倾斜角度还有轴向倾斜角度,同时,容屑槽和底端容屑槽都设置为带螺旋的容屑槽,这种特殊结构尤其适合加工T型内槽,可以在3个加工面同时切削,切削速度快,排屑顺利,工作效率高,加工出的电子科技类产品部件精度高,外观度好,可以做到在100倍的放大镜下没有任何的瑕疵和积屑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中:1、柄部,2、刃部,3、切削周刃,31、径向倾斜切割角4、内侧切削刃,41、轴向倾斜切割角,5、切屑底刃,6、容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如附图1、2、3所示:一种薄片T型铣刀,包括柄部1和刃部2,柄部1设置有倒角的一端通过避干涉颈部和刃部2连接,刃部2沿刀具柄部1轴线圆周方向设置有切削周刃3,相邻两条切削周刃3之间形成容屑槽6,容屑槽6的螺旋角度为30°,刃部2沿刀具柄部1轴向的上下两个面分别为内侧面和底端面,内侧面和底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内侧切削刃4和切削底刃5,相邻两条切削底刃5之间形成底端容屑槽。
刀具柄部1直径为8mm,刃部2直径为7.9mm,刃部2沿刀具柄部1轴向的厚度为L,L=1mm,切削周刃3和容屑槽6的一边形成的夹角为径向倾斜切割角31,其角度为0.5°,内侧切削刃4向与切割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的面与容屑槽6的一边形成轴向倾斜切割角41,其角度为0.5°。径向倾斜切割角31和轴向倾斜切割角41使得刀具刃口的底侧面和内侧面都有切削刃口,这样整个刀刃都有了切削角度,切割出来的产品的槽才能达到高精度,高光亮的要求。
跟普通T型铣刀将槽设计成直行槽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将槽设计成螺旋状,这样更能增加切削时的切削力。同时,刀具底端面设计底端容屑槽,这样三个面同时加工时,既能快速切削,又能非常顺利的排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冠钻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冠钻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3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