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330.7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8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张健;薛新生;崔盈贤;朱玥珺;赵文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表征 原油 流动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原油流动性作为原油的物理性质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石油开发领域关注的焦点。表征原油流动性的主要方法是测试原油粘度,即: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粘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目前,测量原油粘度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类粘度计,但是粘度计测量的粘度数值通常是表征流体粘度的大小,并不能真实反映流体的流动性,尤其是对于储层原油来说,粘度数值更不能反映出流体在储层条件下的流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本装置可通过计量通过时间实现对原油流动性的表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它包括筒体和岩心夹持器;
所述筒体的顶部与上盖配合,所述上盖上设有气体接口;
所述筒体的底部通过一管道与所述岩心夹持器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底部设有滤液出口。
上述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中,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溶液注入口。
上述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中,所述筒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可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运动。
上述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中,所述筒体与所述上盖之间可选择为螺纹连接。
上述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中,所述筒体可为圆柱体形。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时,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原油注入所述筒体内;
2)将高压气体从所述气体接口往所述筒体内通入气体,则气体驱动原油进入所述岩心夹持器内;
3)从所述滤液出口收集经过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原油,并计量原油流经的时间。
步骤1)中,所述原油通过所述溶液注入口注入所述筒体内。
步骤2)中,气体是通过压迫所述活塞从而驱动原油进入所述岩心夹持器;可控制所述筒体内的压强为1.5~3.5MPa。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可以直观反映不同粘度原油在油藏条件下的流动性。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表征原油流动性的装置,即能客观反映油藏条件下的原油流动性,又能方便对比不同降粘剂对同一种原油的降粘能力,非常适合室内表征原油流动性和对比不同原油降粘剂的降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1气体接口、2上盖、3原油、4活塞、5溶液注入口、6管道、7岩心夹持器、8滤液出口、9圆柱筒体、10管口Ⅰ、11管口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室提供的室内表征储层原油流动性的装置包括1个圆柱筒体9和岩心夹持器7;该圆柱筒体9的顶部与上盖2通过螺纹连接,且在上盖2上设有气体接口1,用于向圆柱筒体9内通入气体。该圆柱筒体9的底部通过1个管道6与岩心夹持器7的顶部相连通,且该管道6与圆柱筒体9底部上的管口Ⅰ10和岩心夹持器7顶部上的管口Ⅱ11相连接。在岩心夹持器7的底部设有滤液出口8,用于收集原油。
为了便于原油的注入,如图1所示,在圆柱筒体9的侧壁上设置溶液注入口5。为了驱动原油在岩心中的流动,在圆柱筒体9内于溶液注入口5的上部设置一个活塞4,该活塞4可沿圆柱筒体9的轴向运动。
岩心夹持器7可采用现有的夹持器,如TY-ZC型岩心夹持器,规格:25*25-300,其内部的橡胶套夹持了模拟岩心。根据油田的油藏条件及地质特征压制适当的模拟岩心,本实施例提供的模拟岩心参数是:直径:2.5cm,高:7cm,渗透率:2500mD,孔隙度30%,模拟岩心采用80~100目石英砂压制,岩心在制作过程中经硅油处理使其孔隙表面具有亲油性。在岩心夹持器7侧壁与橡胶套之间的腔体可注入气体,以对模拟岩心加围压,以确保原油不沿着岩心外壁流动。
实施例2、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表征原油在油藏条件下的流动性(油藏温度65℃下完成下述步骤)
(1)首先将模拟岩心(直径:2.5cm,长度:7cm,渗透率:2500md,孔隙度:30%)装入岩心夹持器7内,加围压3.0MPa;
(2)通过溶液注入口5向高压样品池内注入原油3共300ml,原油粘度为150mPa.s,待上述原油加完后,关闭溶液注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