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244.6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伟荣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4C1/39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侯雁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砌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拼装井身墙体的预制砌块,如:修筑地下构筑物井身墙体的砌块。
背景技术
在建筑材料领域,地下构筑物检查井等各种井的井身截面有矩形、方形、圆弧形状等多种形状,但目前普遍采用的井身截面形状是圆弧形,即形成井身的内壁和外壁为圆柱体井身。井身最初是采用砖块修砌,但这种砖块修砌的井身存在着井体强度低、抗渗漏性差、需要粉刷、易脱皮、修砌时间长等缺陷,特别是操作人员在修砌和粉刷井身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因而逐渐被圆弧形的预制砌块所取代,预制砌块一般由混凝土制作而成,多块预制砌块的配合安装组成一层圆柱体井身,然后通过上下相邻层的预制砌块将井身修砌拼装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具有内外圆弧面的、整体为圆柱体的井身。在预制砌块的加强连筋两侧具有预留孔,预留孔为可灌装混凝土等的通孔,在修砌拼装预制砌块时,每当拼装一定层数后,就需在预留孔内及各空隙处灌装混凝土等,并通过机器对灌装进预制砌块预留孔内及各空隙处的混凝土等进行震动捣实形成密实的填充体,从而使预制砌块拼装成的井身墙体更加牢靠。现有用于拼装井身墙体的预制砌块品种繁多。
公开号为CN143137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井壁墙体模块以及采用该模块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该发明申请所述的模块通过设置在所述模块表面上的凹凸结构来实现所述模块在砌筑过程中相互对齐和卡紧,并通过向在所述模块上预留的孔、槽中浇注混凝土浆料和/或插入加强来将所述井壁墙体构筑成具有不同承载性能的整体,来提高所述井壁墙体的强度。
公开号为CN10174884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井壁墙体模块”。该发明申请的包括同轴圆弧形的前模板和后模板以及第一肋和第二肋,中部有通孔,两端有半孔。模块连接时,相邻模块端部的半孔形成拼接孔。通孔和拼接孔的两个竖直侧面之间的圆心夹角相等。通过优化模块的尺度关系,使前模板和后模板突出第一肋和第二肋的部分不至于延长,避免模板断裂和损伤现象。采用该模块压缝构筑墙体时,同一层上相邻模块端部的拼接孔与相邻模块中部的通孔形成形状和尺寸均匀的浇注孔,浇入其中的混凝土在浇注孔内形成形状和尺寸均匀的强度构件,使墙体强度均匀。
上述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及现有的各种用于拼装井身墙体的预制砌块,其主旨是使预制砌块的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使模块既轻便、便于搬运和安装,又能保证良好的强度。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不足:加强连筋的上侧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不在同一表面上,具体情况:加强连筋的上侧表面向上凸起。使得砌块的制作模具结构变得复杂,精度要求高,加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拼装井身墙体的预制砌块,这种预制砌块具有结构合理、制作模具方便、加工方便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砌块,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圆弧形外筒壁和加强连筋,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具有相同的圆心点,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上均开有上止水槽,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下表面上均开有下止水槽,上止水槽与下止水槽相互匹配,加强连筋位于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各加强连筋之间为预留孔,加强连筋的上侧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是弧形曲面或平面。
进一步,圆弧形内筒壁朝向圆弧形外筒壁的表面是1#内侧面,下表面与1#内侧面连接处为直角连接;同理,圆弧形外筒壁朝向圆弧形内筒壁的表面是2#内侧面,下表面与2#内侧面连接处为直角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止水槽内嵌装有与上止水槽相匹配的止水带,止水带上部露出所述上止水槽的上沿。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前述上止水槽的深度优选为10mm~15mm,前述下止水槽的深度优选为10mm~20mm,前述上止水槽和下止水槽的宽度相等,且宽度优选均为3 mm~5mm时,砌块的效果最佳。前述止水带优选塑料、铁或橡胶材质的止水带。
进一步,所述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左侧表面上具有凸起部,所述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右侧表面上具有与凸起部互相匹配的凹陷部。
进一步,所述砌块的总厚度为180mm~250mm,所述砌块的总高度为150 mm~25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加强连筋的上侧表面与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上,简化了砌块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结构,使得模具结构简化,方便提高砌块的加工精度,且加工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伟荣,未经蔡伟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地下通道施工缝防渗漏的装置
- 下一篇:管内冲击锤破碎土振动挤扩沉管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