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养虫笼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093.4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6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方舟;吕志创;周忠实;万方浩;王韧;郭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1/18;A23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养虫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容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微型养虫笼。
背景技术
由于部分害虫或天敌体型较小,且r策略昆虫往往种群数量大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如此不利于对单头或者少量个体的实验观察及饲养。特别是在孤雌种群的建立过程中,单头雌虫的饲养及筛选需要专门的微型容器,本实用新型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微型养虫笼,可固定在叶片上,且防止叶片产生较大损害,接虫取虫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养虫笼包括上下虫室,
其中每个虫室包括:纱网、透明塑料圈及海绵圈,所述透明塑料圈一端套接在所述海绵圈内,另一端覆有纱网;
上下虫室对接形成闭合的微虫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微型养虫笼包括上虫室1和下虫室2,
其中每个虫室包括:纱网5、透明塑料圈3及海绵圈4,所述透明塑料圈3一端套接在所述海绵圈4内,另一端覆有纱网5;
上下虫室对接形成闭合的微虫笼。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微型养虫笼为半包围结构,上下部分合起来后,可实现透气不透虫的效果,且塑料虫室近乎透明,较少遮挡虫体及叶片所需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养虫笼,其中,虫室采用的纱网为80目纱网,一般小型昆虫不能钻出,安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养虫笼,其中,上下虫室可随不锈钢夹子7的开合而开合,易于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养虫笼,其中,上或下虫室的纱网上具有接虫孔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实用,可重复性高;提供昆虫叶片自然饲料,避免了人工饲料的营养不合理;透气透光性好,昆虫易于存活等。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所示微型养虫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虫室 2、下虫室 3、塑料圈 4、海绵圈 5、纱网 6、接虫孔 7、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微型养虫笼包括上虫室1和下虫室2,其中每个虫室包括:纱网5、透明塑料圈3及海绵圈4,所述透明塑料圈3一端套接在所述海绵圈4内,另一端覆有纱网5;上下虫室对接形成闭合的微虫笼。上虫室1和下虫室2分别附于夹子7的两端,从而上下塑料虫室可随不锈钢夹子的开合而开合,易于操作。
笼烟粉虱孤雌种群建立过程中利用上述微型养虫
1、用吸虫器从野外采集回来的种群中吸取烟粉虱成虫,在解剖镜下观察辨识雌雄,留下雌虫,分别放入5.0mL离心管,每管一头;
2、将本实用新型微虫笼夹在棉花叶片上,并在夹子末端系细棉绳固定在棉花叶柄或茎秆上;将叶背侧纱网上接虫孔6的棉花团取下,将雌虫接入,迅速用棉花团塞住圆孔。每棵棉花苗根据叶片数量而定,每片叶片也接1~2个微虫笼;培养条件湿度75%,温度26℃,光暗比:L:D=14:10;用记号笔编号;
3、大量接虫到微虫笼中,3天后,将各编号雌虫进行RAPD分子标记鉴定烟粉虱生物型,并记录;
4、约30天后F1代大量羽化,将所需生物型烟粉虱所对应编号的微虫笼中成虫聚集便形成孤雌种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肺气肿的汤剂
- 下一篇:液体折射率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