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5148.X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堃;孙妍妍;陈克英;吴春玲;汪婧;荣升格;田丽;万中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管 吊钩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排气系统安装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排气系统振动作为汽车NVH的重要环节而日益受到重视。汽车排气系统由于受到发动机振动及激励影响,会通过柔性缓冲块传递到车身上,车身上的排气管吊钩的刚度及模态在此时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传统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由于受到排气管性能布置的制约,经常出现悬臂梁结构,导致吊钩垂直方向刚度变弱,且吊钩通过与薄板的焊接连接至车身,薄板件本身刚度也受到板厚的制约(一般厚度在1.5~2.5mm之间),导致重量增加,但刚度提升空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解决由于排气管布置问题而导致的吊钩刚度不足的问题,进而改善排气管振动模态。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包括吊钩和汽车后纵梁,关键在于所述吊钩与一个圆钢件上下平行排列并焊接在一起,所述汽车后纵梁上焊接有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圆钢件及吊钩伸入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的间隙内,并与上加强板、下加强板及汽车后纵梁焊接固定。
橡胶缓冲块装配在吊钩上,并通过吊钩牢固连接至汽车车身,排气管则通过橡胶缓冲块装配至汽车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气管由于受到来自路面颠簸及发动机传递来的激励而在不断振动,并由橡胶缓冲块将振动传递至吊钩、圆钢件和汽车后纵梁上,此时由于圆钢件的存在,有效提高了吊钩的刚度及模态,阻止了振动向车身蔓延,并保证在长期行驶中,吊钩不会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延长车身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的向对面设有凹槽,所述圆钢件及吊钩卡入凹槽内。凹槽可以限制圆钢件及吊钩的水平方向的晃动,进一步提高NVH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圆钢件与吊钩具有位置对应的向下或向上弯折的弯曲部,以提高在垂直方向的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钢件及吊钩均为实心圆棒加工制成,以提高其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钢件与吊钩通过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方式焊接成一体,以提高在垂直方向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吊钩在垂直方向的刚度,保证排气管吊钩不会在汽车长期行驶中发生塑性变形,延长车身使用寿命;并有效降低车身重量,从而降低燃油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排气管吊钩的安装结构包括吊钩1、圆钢件2、汽车后纵梁3、上加强板4和下加强板5,吊钩1与圆钢件2上下平行排列,并通过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方式焊接成一体,上加强板4和下加强板5焊接在汽车后纵梁3上,上加强板4和下加强板5的向对面设有凹槽6,并相距一定间距,所述圆钢件2及吊钩1伸入上加强板4和下加强板5的凹槽6内,吊钩1、圆钢件2与上加强板4、下加强板5及汽车后纵梁3焊接固定。
圆钢件2与吊钩1具有位置对应的向下弯折的弯曲部7,以提高在垂直方向的刚度。
圆钢件2及吊钩1均为实心圆棒加工制成,以提高其刚度。
橡胶缓冲块8装配在吊钩1上,并通过吊钩1牢固连接至汽车车身,排气管则通过橡胶缓冲块8装配至汽车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气管由于受到来自路面颠簸及发动机传递来的激励而在不断振动,并由橡胶缓冲块8将振动传递至吊钩1、圆钢件2和汽车后纵梁3上,此时由于圆钢件2的存在,有效提高了吊钩1的刚度及模态,阻止了振动向车身蔓延,并保证在长期行驶中,吊钩1不会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延长车身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5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汽车座椅
- 下一篇: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