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气人造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4917.4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8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仁;孙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8 | 分类号: | D06N3/18;B32B27/08;B32B9/02;B32B3/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人造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造革,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气人造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人造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有的人造革采用涤纶或其它在基布上涂覆聚氨酯制成,这种人造革往往在透气和防水功能性上存在矛盾,即透气性好时,耐水压较差,耐水压高时,透气性较差。且现有人造革不具有抗菌、分解异味和消臭的作用,保健效果不好。这样的人造革制成服装或鞋子往往功能较差,不能实现舒适性和特殊功能性的统一。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分解异味和消臭功能的透气人造革,其既可以防雨雪浸湿,又可以及时把身体散发出的汗液排放出去,实现了舒适性和特殊功能性的统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透气人造革,包括多孔织物层及涂布于多孔织物层表面的发泡树脂层,所述发泡树脂层上均布有透气孔,所述发泡树脂层远离多孔织物层的表面还涂布有一层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薄膜层,所述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薄膜层上均布有防水透气微孔,所述多孔织物层的下表面还复合粘结有竹碳纤维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发泡树脂层为聚氨酯发泡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防水透气微孔的直径为0.1~0.4um。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薄膜层上设有防真皮纹路。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人体散发出的是单分子状态的水蒸汽,而雨雪则是聚集状态的液态水滴,它们的体积大小相差甚远。此外,液体的水有一种被称为表面张力的特性,也就是聚拢自身体积的特性,本新型透气人造革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特性,在织物上涂一层PTFE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薄膜层的增强面料表面张力的化学涂层,使水珠尽量收紧而不能散开、浸润面料表面,从而无法透过面料组织上的空隙。同时,这种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又是多孔性的,单分子状态的水蒸汽可以顺利透过纤维间的毛细管孔道散发到面料表面。聚四氟乙烯的防水透功能是指水在一定压力下不透过聚四氟乙烯涂层,而人体散发的汗液可以以蒸汽的形式通过聚四氟乙烯涂层传至外界,汗液不会在人体皮肤表面上冷凝聚集,从而达到舒适的目的。另外,本新型人造革在多孔织物层的下表面还复合粘结有竹碳纤维层, 竹碳纤维层具有抗菌抑菌、除臭吸附、吸湿排湿的功能及超强抗紫外线的功能,保健效果好。竹碳纤维层设于多孔织物层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使人倍感凉爽、透气,冬春季使用既蓬松舒适又能排除体内多余的热气和水分,竹纤维不带自由电荷,抗静电,止瘙痒;竹纤维制品质地柔软,设在有孔织物层下表面还能亲和肌肤,能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血流,激活组织细胞,有效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起到保健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透气人造革,包括多孔织物层1及涂布于多孔织物层1表面的聚氨酯发泡层2,所述聚氨酯发泡层2上均布有透气孔21,所述聚氨酯发泡层2远离多孔织物层1的表面还涂布有一层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薄膜层3,所述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薄膜层3上均布有防水透气微孔,所述透气微孔的直径为单分子状态的水蒸汽可以顺利透过纤维间的毛细管孔道向外排出,水珠从而无法透过面料组织上的空隙,通常透气孔的直径范围为:0.1-0.4um,所述多孔织物层1的下表面还复合粘结有竹碳纤维层4,竹碳纤维层具有抗菌抑菌、除臭吸附、吸湿排湿的功能及超强抗紫外线的功能,保健效果好。竹碳纤维层设于多孔织物层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使人倍感凉爽、透气,冬春季使用既蓬松舒适又能排除体内多余的热气和水分,竹纤维不带自由电荷,抗静电,止瘙痒;竹纤维制品质地柔软,设在有孔织物层下表面还能亲和肌肤,能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血流,激活组织细胞,有效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起到保健的功能。
所述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薄膜层3上设有防真皮纹路, 防真皮纹路可以形成接近天然皮革的立体纹路,使其具有天然皮革的自然质感,仿真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49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绳绕制机自动收线排线机构
- 下一篇:一种防盗人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