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4816.7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9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成;程东辉;裴强;王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7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截面 加固 预应力 碳纤维 布张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梁斜截面加固的纤维布张拉装置,属于土木工程结构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不足或出现斜裂缝时,通过在梁表面上粘贴纤维布进行加固,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碳纤维布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性和耐久性好、轻质等优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加固中。对碳纤维布预先张拉,然后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进行加固的研究工作目前开展较少。现有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装置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不易操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装置,所述的张拉装置包括承压支座、四根预压螺杆、两个承压钢辊、八个大预压螺母、四个小预压螺母及四个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承压支座的上支撑板靠近四角处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的上支撑板为长方形板,承压支座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承压钢辊,承压钢辊设置在上支撑板的下部,承压钢辊的两端各与一根预压螺杆的光杆一端连接,预压螺杆的螺纹杆一端穿过上支撑板的通孔设置在承压支座的外部,每根预压螺杆的螺纹杆上由下至上螺纹连接有两个大预压螺母和一个小预压螺母,每根预压螺杆的螺纹杆上位于两个大预压螺母之间套装有一个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承压支座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两个立板及四个肋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下平行设置,下支撑板为长方形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下支撑板板面小于上支撑板板面,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沿二者的长度方向并列焊接有两个立板,两个立板相对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每个立板外侧面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肋板,肋板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及立板焊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承压钢辊的外侧面的两端各加工一个平台,平台上沿径向设有一个连接孔,预压螺杆的光杆一端与承压钢辊的连接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合碳纤维布的力学特性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力特点,实现了碳纤维布张拉与粘贴加固,该张拉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张拉应力可控、可重复使用等特点,适用于对土木工程中的受损梁进行加固,适合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右视图;
图3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承压支座1、预压螺杆2、承压钢辊3、大预压螺母4、小预压螺母5、拉压力传感器6、碳纤维布7、钢筋混凝土梁8、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2、立板13、肋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3所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加固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装置,所述的张拉装置包括承压支座1、四根预压螺杆2、两个承压钢辊3、八个大预压螺母4、四个小预压螺母5及四个拉压力传感器6,所述的承压支座1的上支撑板11靠近四角处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的上支撑板11为长方形板,承压支座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承压钢辊3,承压钢辊3设置在上支撑板11的下部,承压钢辊3的两端各与一根预压螺杆2的光杆一端连接,预压螺杆2的螺纹杆一端穿过上支撑板11的通孔设置在承压支座1的外部,每根预压螺杆2的螺纹杆上由下至上螺纹连接有两个大预压螺母4和一个小预压螺母5,每根预压螺杆2的螺纹杆上位于两个大预压螺母4之间套装有一个拉压力传感器6。拉压力传感器6为现有技术,为采购件。
通过旋转各个预压螺母提升承压钢辊3,为碳纤维布7施加预应力;各个预压螺母采用通用M18螺母。
承压支座1应满足具有足够刚度以承受张拉碳纤维布7时产生的较大压力;同时,应确保具有足够的竖向空间尺寸以满足张拉碳纤维布7时的提升要求。
预压螺杆2采用直径为18mm合金钢杆制作而成,沿杆长加工与M18螺母相配的螺纹。
承压钢辊3采用直径为25mm合金钢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学院,未经黑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4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侧保母联三合一半封闭组合电器
- 下一篇:中低压配电网用水式熄弧保护间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