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尘电动打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4180.6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5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邓飞;陈仲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7/18 | 分类号: | B24B7/18;B24B5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打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磨设备,尤其是环保高效的无尘平面打磨机。
背景技术
在房屋装修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对刮完腻子的墙壁用砂纸进行打磨找平,目前主要是靠手工操作,徒手拿着砂纸打磨,不但耗时费力,而且会产生大量四处飞溅的灰尘,严重影响装修工人的健康;再譬如使用黑板擦擦拭黑板过程中,不但擦拭费力,而且也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诸如墙壁或黑板等平面对象进行打磨的装置,并且打磨下来的灰尘被收集集中,不会飞溅出来,并且以电机为动力,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橡胶裙1、橡胶裙螺钉组2、固定支架3、把手4、电机套螺钉组5、电机套6、电机7、电机轴8、轴套9、压簧10、挂钩组11、收集袋12、轴套螺钉组13、摩擦体圆板14、旋转压板15、固定钩组16、橡胶圈17、橡胶圈螺钉组18。整体空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支架3为圆形结构,在固定支架3的上方中间位置固定一个把手4;在固定支架3的下方中间位置,通过电机套螺栓组5固定电机套6,在电机套6内安装电机7,电机轴8和轴套9联接;轴套9和旋转压板15通过轴套螺钉组13固定联接,在轴套9内部电机轴8的下端和旋转压板15之间有一个压簧10,使旋转压板15可以在轴套9内进行一定的纵向位移;旋转压板15上安装固定钩组16,摩擦体圆板14通过固定钩组16和旋转压板15实现可拆卸联接;橡胶裙1为橡胶热成型材料,圆环形状,截面为外弧形,上端在固定支架3的下端外侧环形绕一圈,通过橡胶裙螺钉组2和固定支架3紧密联接,下端点位置和摩擦体圆板14基本水平;固定支架3下端内直径比旋转压板15的外直径略大1—2毫米,橡胶圈17为软橡胶材料,在固定支架3的下端内侧环绕一圈,通过橡胶圈螺钉组18紧密联接,橡胶圈17的下端和旋转压板15接触;在橡胶裙1的右端开一个长方形出口,在出口上通过挂钩组11装上一个收集袋12,收集袋12的入口和橡胶裙1的右端的长方形出口形状一致,并通过挂钩组11紧密联接;收集袋12的入口材料为硬塑料材料,袋体部分为软塑料材料。
优点:由于摩擦体圆板14转速较高,因此打磨效率高;当对平面对象打磨时,能够避免灰尘飞溅,并有效收集灰尘,因此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截面剖视图;图2是仰视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无尘平面打磨机包括:橡胶裙1、橡胶裙螺钉组2、固定支架3、把手4、电机套螺钉组5、电机套6、电机7、电机轴8、轴套9、压簧10、挂钩组11、收集袋12、轴套螺钉组13、摩擦体圆板14、旋转压板15、固定钩组16、橡胶圈17、橡胶圈螺钉组18。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保证收集袋12在打磨机的正下侧,可以根据收集袋12的位置调节把手4的最舒适握向;电机7通电后旋转,带动电机轴8旋转,电机轴8带动轴套9旋转,轴套9带动旋转压板15旋转,旋转压板15带动摩擦体圆板14旋转;摩擦体圆板14和旋转压板15为易拆卸联接,根据打磨机的用途不同,可安装不同的摩擦体圆板,比如墙壁腻子找平打磨,可以安装砂纸摩擦体圆板,或者安装耐磨布摩擦体圆板打磨粉笔字迹;当握住把手4移动打磨时,摩擦体圆板14和被打磨平面紧密接触,橡胶裙1和摩擦体圆板14在同一水平线上,橡胶裙1和墙面正好整体接触,并且由于弹簧10的伸缩作用,摩擦体圆板14在压力作用下可以沿轴向进行一定的移动,橡胶裙1为橡胶材料,可以进行弯曲复原,因此橡胶裙1可以和被打磨平面更紧密接触,这样当摩擦体圆板14打磨时产生的灰尘就被阻挡在了橡胶裙1内,橡胶圈17为软橡胶材料,下端和旋转压板15接触,这样产生的灰尘就被阻挡在了橡胶裙1和橡胶圈17的环状空间内,由于重力作用,灰尘逐渐会飞入收集袋12内,收集袋12为易拆卸联接,当灰尘收集满后,可迅速卸下清理。橡胶圈17虽然和旋转压板15接触,但由于是软性材料,并且比较薄,因此不会和旋转压板15产生大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4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