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排用的分层煤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3435.7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谭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8 | 分类号: | F23K3/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218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排用 分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排用的分层煤斗。
【背景技术】
炉排燃煤锅炉使用的给煤装置通常是分层煤斗,分层煤斗内的原煤通过分层筛时,较大颗粒的原煤由于惯性的作用沿着分层筛朝锅炉前方滚落,掉到分层筛前端的链排上;而较小颗粒的原煤则穿过分层筛直接掉落到分层筛正下方的链排上。这样链排上的煤层就分层了两层,即底层的原煤颗粒度较大,而表层的原煤颗粒度小。分层后的煤层可以实现充分的燃烧,有利于提高原煤的热效率。
分层煤斗内较大颗粒的原煤通过分层筛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有少部分大颗粒的原煤直接沿分层筛前端滚落到链条炉排上然后弹向炉排前部的积灰室内。原煤落入积灰室不仅造成了浪费,也容易被尚未燃尽的煤灰点燃,烧坏积灰室前端及左右的锅炉箱体钢板。随着掉落到积灰室内的原煤越来越多,又增加了司炉工的清灰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炉排用的分层煤斗,能够避免原煤掉落到积灰室中。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炉排用的分层煤斗,包括煤斗本体、拨煤辊、分层筛和导向挡煤装置,拨煤辊设置于所述的煤斗本体内部,分层筛设置于拨煤辊的侧下方,导向挡煤装置设置于拨煤辊的下方且与该分层筛相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挡煤装置为一长方形铁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长方形铁板厚度不小于1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长方形铁板厚度为3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长方形铁板与分层筛形成的夹角为80°~9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避免原煤掉落到积灰室内,节约了原煤,降低了锅炉能耗,同时保护了锅炉积灰室的前面和左右的箱体钢板不再被烧坏变形,也减轻了锅炉工对积灰室出灰渣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炉排用的分层煤斗,包括煤斗本体1、拨煤辊2、分层筛3和导向挡煤装置,导向挡煤装置可以是长方形铁板4。拨煤辊2设置于煤斗本体1内部,分层筛3设置于拨煤辊2的侧下方。长方形铁板4设置于拨煤辊2的下方且与分层筛3相向设置。当拨煤辊2顺时针转动时,放置在煤斗本体1里面的原煤就会随着拨煤辊2的转动掉到分层筛3上。小颗粒的原煤直接通过分层筛掉落到正下方的链排5上,大颗粒的原煤会顺着分层筛3滚落到长方形铁板4上。
由于原煤掉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很大,所以长方形铁板4厚度是越厚越好,通常选用的厚度不低于1毫米,优选地,长方形铁板4厚度为3毫米。
长方形铁板4与分层筛3的夹角直接关系到原煤掉落时运动的方向,夹角太小,原煤方向改变不大则还是会滚落到链排5上并掉落到积灰室6中,夹角过大,原煤就会在长方形铁板4堆积造成堵塞。实践显示,长方形铁板4与分层筛3的夹角优选值为80°~90°,此时大颗粒的原煤落到长方形铁板4就会改变其运动的方向,朝着其相反的方向运动。大颗粒的原煤就不再掉落到积灰室6内,避免了原煤在积灰室6的堆积。虽然大颗粒原煤会改变运动方向,但是由于多次的撞击,大颗粒原煤的动能很小,掉落在链排5上时还是会处在分层筛3的前端,而小颗粒原煤直接通过分层筛掉落到正下方的链排5。这样随着链排5的运动,链排上的煤层就分层了两层,即底层的原煤颗粒度较大,而表层的原煤颗粒度小。
总之,使用本分层煤斗可以实现煤层的分层又可以避免原煤掉落到积灰室中,节约了原煤又避免设备的损坏,同时又降低了清灰的工作量。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3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