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垃圾微波无氧连续碳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3418.3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0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景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卫东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G1/00;C10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微波 连续 碳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微波无氧连续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废物的总称,包括废弃的木制品、纸制品、塑料、橡胶、纺织品、皮革制品及丢弃的碎玻璃及金属制品和尘土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生活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土壤的危害和污染;对水源的污染和危害;对大气的污染和危害。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堆积、填埋、堆肥、焚烧4种,堆积、填埋方法存在污染环境,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堆肥法堆肥过程难以控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大,且存在对有机物的利用不完全的问题,焚烧法运行成本高、焚烧尾气不达标,而且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又称二氧杂芑,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二恶英实际上是二恶英类物质的一个简称,二恶英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微波无氧连续碳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大、容易产生二恶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活垃圾微波无氧连续碳化装置,包括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微波碳化反应器和钢带式输送机构,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与微波碳化反应器的内腔顶部和内腔底部相通,钢带式输送机构固定在微波碳化反应器的内腔下部,微波碳化反应器顶部设置气体出口,微波碳化反应器的壳体由金属筒体和隔热材料层组成,微波碳化反应器的金属筒体内嵌入若干磁控管。
上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内部分别设置旋转密封器。
上述微波碳化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生活垃圾通过进料装置进入微波碳化反应器内部,通过钢带式输送机构在磁控管产生的微波高温分解下,进行炭化,炭化生成的气体经气体出口送至外部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得到的油类物质送至燃油发电机进行燃烧发电,不凝气送至汽轮发电机中进行发电,汽轮发电机和燃油发电机产生电能供微波碳化反应器的磁控管制造微波,炭化生成的碳物质经出料装置送至外部,可回收加工成例如活性炭、土壤改良剂等碳制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微波无氧炭化垃圾原理,通过磁控管将电能转换为微波,根据物料碳化反应需要,在微波碳化反应器内可精确控制温度处于500~900℃的高温,迅速将生活垃圾进行分解炭化,还不产生对环境人体有害的二恶英,而且还可副产发电用的燃料、碳制品,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装置、2出料装置、3微波碳化反应器、4钢带式输送机构、5气体出口、6隔热材料层、7磁控管、8金属筒体、9支座、10旋转密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生活垃圾微波无氧连续碳化装置,包括进料装置1、出料装置2、微波碳化反应器3和钢带式输送机构4,进料装置1和出料装置2分别与微波碳化反应器3的内腔顶部和内腔底部相通,钢带式输送机构4固定在微波碳化反应器3的内腔下部,微波碳化反应器3顶部设置气体出口5,微波碳化反应器3的壳体由金属筒体8和隔热材料层6组成,微波碳化反应器3的金属筒体8内嵌入若干磁控管7,进料装置1和出料装置2内部分别设置旋转密封器10,微波碳化反应器3的底部设置支座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生活垃圾通过进料装置1进入微波碳化反应器3内部,通过钢带式输送机构4在磁控管7产生的微波高温分解下,进行炭化,炭化生成的气体经气体出口5送至外部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得到的油类物质送至燃油发电机进行燃烧发电,不凝气送至汽轮发电机中进行发电,汽轮发电机和燃油发电机产生电能供微波碳化反应器3的磁控管7制造微波,炭化生成的碳物质经出料装置2送至外部,可回收加工成例如活性炭、土壤改良剂等碳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卫东,未经景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3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近防盗器
- 下一篇:一种车载双功能逃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