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诱虫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2499.5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7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司马惠泉;韩永;高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虫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虫装置,尤其是一种光伏诱虫灯,属于农用诱虫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害虫的驱除是必要而不可少的。从早期的人工捕杀到现在大规模使用的化学制剂防治,人们尝试了多种有效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考虑到成本及效果等因素,人们经常采用见效快,杀伤力大的农药。这种方法往往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来人们发现不同的昆虫对声、光、热有一定的趋、避行为。大量研究发现:大多数蛾类波长为330~400nm的紫外光最敏感,相反,蚜虫类则对550~600nm的黄色光反应最强烈,具有趋光行为。人们利用这种特性生产制造出了诱虫灯,捕虫灯等。现有的诱虫灯使用不方便,难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诱虫灯,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高度调节方便,安全环保。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光伏诱虫灯,包括灯杆;所述灯杆的顶端设有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下方设有储能箱,所述储能箱安装于灯杆上,且所述储能箱内的控制器与太阳能光伏组件电连接,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控制器对储能箱内的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通过控制器能对安装于灯杆上的诱虫灯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
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固定支架安装于灯杆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安装角度的弧形腰圆孔。
所述灯杆包括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太阳能光伏组件位于第二杆体的顶端,第二杆体的底端能伸入第一杆体内。
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锁紧固定螺栓,第二杆体伸入第一杆体内后通过锁紧固定螺栓与第一杆体锁紧固定。
所述灯杆上设有用于安装于诱虫灯的灯架,所述灯架的端部设有灯罩,诱虫灯安装于灯罩内,且诱虫灯与储能箱内的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诱虫灯的下方设有水盆,所述水盆通过水盆固定架安装于灯杆上。所述灯杆的底部设有底盘地锚,所述底盘地锚与灯杆固定连接。
所述底盘地锚包括平板及锚栓。所述灯架上设置用于与诱虫灯连接的灯具接口,所述灯具接口包括E27接口或E26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灯杆上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收集的太阳能对储能箱内的蓄电池充电,在晚上或光线暗淡的情况下,蓄电池通过控制器提供诱虫灯的工作电源,诱虫灯工作后能够将吸引害虫,同时害虫能掉落进入水盆内,以收集捕杀的害虫;灯杆的下部设置底盘地锚,通过底盘地锚能够方便整个灯体的安装,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高度调节方便,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光伏组件、诱虫灯与储能箱连接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太阳能光伏组件、2-固定支架、3-储能箱、4-灯罩、5-诱虫灯、6-水盆、7-水盆固定架、8-第一杆体、9-第二杆体、10-底盘地锚、11-锚栓、12-平板、13-灯架、14-弧形腰圆孔、15-锁紧固定螺栓、16-控制器及17-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能够提高诱虫灯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包括灯杆;所述灯杆的顶端设有太阳能光伏组件1,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1的下方设有储能箱3,所述储能箱3安装于灯杆上,且所述储能箱3内的控制器16与太阳能光伏组件1电连接,太阳能光伏组件1通过控制器16对储能箱3内的蓄电池17充电;所述蓄电池17通过控制器16能对安装于灯杆上的诱虫灯5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
具体地,太阳能光伏组件1采用常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光伏组件1来手机太阳能。太阳能光伏组件1通过固定支架2安装于灯杆上,固定支架2通过两颗螺栓固定于灯杆上,以将太阳能光伏组件1安装于灯杆的顶端。固定支架2上设有弧形腰圆孔14,螺栓能在弧形腰圆孔14内移动,从而实现太阳能光伏组件1在灯杆上的安装角度调节;从而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到的功率,所述固定支架2上的弧形腰圆孔14的设置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新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2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釜的釜体翻转机构
- 下一篇:电预热高温高压蓄热式空气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