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配器AC脚与内部PCBA板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515.9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5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锋;杨建华;何俊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配器 ac 内部 pcba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适配器,特别涉及一种AC脚与其内部PCBA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的便携式适配器朝着紧凑、精巧和小型化方向发展。
现有技术中适配器的弹性导电片结构尺寸较大,不适宜安装于小型化的适配器中,即便有些适配器所用弹性导电片尺寸较小,但其与AC脚和PCBA板极片的连接均为焊接连接,有的是直接焊接,有的是通过导线焊接,这种装配结构导致装配作业既复杂、耗材又多甚至因操作空间小致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巧、可靠、易于装配,可使适配器AC脚与PCBA板导电连通的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适配器AC脚与内部PCBA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壳、AC脚、PCBA板和设置在PCBA板与AC脚之间的弹性导电片,所述弹性导电片的入端与AC脚的内端固定连接,其出端与PCBA板底面上的电极片弹性触接,所述弹性导电片的形状为钩状,其入端为带有圆孔的平片,其出端为纵截面为“M”型的向PCBA板方向延伸的倒钩,该倒钩分为与PCBA板相触的触端、与所述入端相连的里端和连接触端与里端的中间部,触端稍向PCBA板倾斜并与里端所处平面形成5—10度的夹角,在弹性导电片的里端至入端与PCBA板底面之间还设有绝缘片,在底壳内还设有将PCBA板卡置在壳内的卡扣。
所述夹角为8度。
所述入端与AC脚的内端铆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片采用带钩状的弹性簧片,其一端与AC脚的内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做成截面形状为“M”型的倒钩簧片,该倒钩上的触端做成倾斜面,安装时,将倒钩上的里端压在绝缘片下,这样,“M”型的倒钩既有一定的刚性,又具有簧片的弹性,将PCBA板触压在倒钩上安装固定好后,倒钩上的触端与PCBA板的极片之间紧密触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适配器的总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性导电片与适配器底壳装配定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性导电片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向侧视图。
图5是带有本实用新型结构PCBA板与适配器底壳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向PCBA板与适配器底壳待装配剖视图。
图7是图5中A-A向PCBA板与适配器底壳装配后剖视图。
图8是图7中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如下:
面壳1、PCBA板2、绝缘片3、弹性导电片4、入端41、出端42、里端421、中间部422、触端423、底壳5、卡扣51、AC脚6。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配器AC脚6与内部PCBA板2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壳5、AC脚6、PCBA板2和设置在PCBA板2与AC脚6之间的弹性导电片4。
如图3、4所示,所述弹性导电片4由弹性金属簧片所制,形状为钩状,其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与适配器AC脚6置于壳中的内端相连接的一端(下称入端41),另一部分为与适配器的PCBA板2(即电路板)的导电极片相连接的另一端(下称出端42)。所述入端41与AC脚6的内端固定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铆接,也可以是公知的其它连接,当适配器装配好后,弹性导电片4的出端42与PCBA板2底面上的电极片弹性触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5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