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足浴盆电加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0435.1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4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彬 |
主分类号: | F24H1/16 | 分类号: | F24H1/16;F24H9/18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5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浴盆 加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浴盆用电加热模块。
背景技术:
足浴盆都自带有电加热模块,以加热足浴盆的水体,并保持恒温状态,以满足人们长时间泡脚理疗之需。目前电加热模块中的电热元件有两种类型,一是陶瓷PTC,二是电热管;前者随着温度升高,加热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影响加热速度;后者即与金属管接触面积小,影响热传导。现行的电加热模块结构,均具有中空的金属管和双侧并行的加热腔,在加热腔中安装有电加热元件,以此将电加热元件的热量传导给金属管,以快速加热流经金属管内的水体。从结构关系看,金属管具有两侧温度高,上下两侧温度低,加热水体不均匀,且热效率低的缺陷。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热传统效率的电加热模块,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热管缠绕在金属管外侧,并在外侧铸铝形成一整体的足浴盆电加热模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足浴盆电加热模块,包括有电热管和金属管,其特征是金属管外设有绝缘物,电热管成螺旋缠绕在绝缘物外,再在外侧封装有外壳,所述电热管两端分别引出外壳。
所述绝缘物为云母纸,包裹在金属管外侧;所述的外壳为二次铸上封装铝块,该封装铝块与金属管间隔离有云母纸。
上述封装铝块与金属管成同心的圆柱形结构。
所述绝缘物为氧化镁,在电热管与金属管及外壳间,均填充有氧化镁形成绝缘结构。
所述外壳表面覆盖有保温或者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绝缘性能好、热效率高的电热管为加热器件,并采用螺旋缠绕在金属管外侧,不但受热均匀,也增加接触面;在金属管外设有绝缘物,形成二次绝缘 结构,提高绝缘等级,辅助以外壳表面的保温或隔热材料,可大大减少无功热辐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电加热模块示意图
图2电加热模块分解示意图
图3电加热模块剖面示意图
其中
1—电热管 2—金属管 3—外壳 31—封装铝块
4—云母纸 5—氧化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足浴盆电加热模块,包括有电热管1、金属管2、外壳3和云母纸4;云母纸4包裹在金属管2的外侧,电热管1成螺旋缠绕在金属管2外的云母纸4上,形成二次绝缘;同等长度的金属管2,电热管1的缠绕较并行分布,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金属管2受热均匀,有利于加热流过的水体;再在外侧封装有外壳3,该外壳为二次铸上封装铝块31,形成一整体,该封装铝块31与金属管2间隔离有云母纸4,电热管1两端分别引出封装铝块31外侧,以便接入电源。封装铝块31与金属管2成同心的圆柱形结构,既可减少封装铝块31表面散热,也能达到聚热于金属管2的一侧。
另外,在封装铝块31表面,还可覆盖有保温或者隔热材料,减少向外扩散热量,最大限度聚热于金属管2上,达到更高的热传导效率,图中未画出保温或隔热材料层。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例基本结构与上例同,只是绝缘物为氧化镁5,在电热管1与金属管2及外壳3之间,均填充有氧化镁5形成绝缘结构。所述的外壳3可为金属材料,因电热管1被氧化镁5二次绝缘,故外壳3两端可直接与金属管2包封在一起。在外壳3表面覆盖有保温或者隔热材料,避免向外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彬,未经林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0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檀茋用于抗真菌生物被膜药物的应用
- 下一篇: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