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0134.9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6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国珍 |
主分类号: | F16L55/02 | 分类号: | F16L5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水槌消除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于液体流动的管路设置复数垫圈,藉已达到消除水槌。
背景技术
按,一液体管路中水流于管路中流动,此时若将管路下游的阀门快速关闭,水流的流动具有惯性的动量,因此水流的惯性动量持续往前推挤,造成管内压力急速上升,致使管路容易受到破坏。若在住家发生时,除了会逐渐破坏住家管线外,其噪音同样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常会使人误以为噪音是邻居制造的,而徒增不少困扰。
现今一般液体管路防止水槌危害的方法中,大多数皆在管路预定部位安装水槌吸收装置,用以帮助缓冲,当管路内快速流动液体突然关闭时所产生的冲击液体压力,藉以降低或消除管路的震荡。
惟水槌吸收装置仍有其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诸如现有水槌吸收装置的结构设计上,都采用活塞、橡胶囊或弹簧来缓冲液体冲击振荡。但是只以现有活塞、橡胶囊或弹簧等缓冲构件的运作方式,仍无法彻底解决液体压力往复冲击振荡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槌消除装置,主要是在于液体流动的管路中设置复数垫圈,藉已达到消除水槌。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槌消除装置,包含:
一本体,为一长形管体,包含一中空容室及两连接端部,该中空容室设置于本体的内部,该连接端部设置于该本体的两端部;
复数齿形垫圈,呈外圆片体状,中央部位设有圈形齿列;以及
复数圆形垫圈,呈外圆片体状,中央部位设有圆孔,
即利用将复数齿形垫圈及复数圆形垫圈呈交替排列放置于该本体的中空容室内。
其中,该齿形垫圈的样式可为尖角齿。
其中,该齿形垫圈的样式可为圆角齿。
其中,该水槌消除装置更包含两固定螺帽,其固定螺帽设置于连接端部,以利与管路结合。
其中,该固定螺帽与管路结合的端部得设有一止漏O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藉由上述结构,将水槌消除装置设置于液体流动的管路A上,应用白努力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的高动能造成低压的现象,在液体流动时于水槌消除装置齿型垫圈凹入处,制造多个低压区,当流动的液体被阻断时,利用这些预留的低压区来容纳无处可消泄的液体,进而消除水槌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局部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圆形垫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圆形垫圈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齿形垫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齿形垫圈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齿形垫圈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槌消除装置的齿形垫圈另一状态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本体;2’圈形齿列;11中空容室;21’圈形齿列;12连接端部;A管路;13固定螺帽;2齿形垫圈;21圈形齿列;3圆形垫圈;31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6A,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槌消除装置,设置于液体流动的管路A上,应用白努力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的高动能造成低压的现象,在液体流动时于水槌消除装置齿型垫圈凹入处,制造多个低压区,当流动的液体被阻断时,利用这些预留的低压区来容纳无处可消泄的液体,进而消除水槌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包含一本体1,为一长形管体,包含一中空容室11及两连接端部12,中空容室11设置于本体1的内部,连接端部12设置于本体1的两端部用以与管路A连接,前述连接端部12上设有螺牙供螺合连接的用;复数齿形垫圈2,呈外圆片体状,中央部位设有圈形齿列21、2'、21';复数圆形垫圈3,呈外圆片体状,中央部位设有圆孔31;即利用将复数齿型垫圈2及复数圆形垫圈3呈交替排列放置于该本体的中空容室11内,再利用前述垫圈的齿状凹入低压区以消除水槌的现象,减少或避免水流于管路A中正常流动时,突然利用阀门快速关闭,水流的流动具有惯性的动量,因此水流的惯性动量持续往前推挤,所造成管内压力急速上升,而造成管路A的破坏或毁损等损失,综上述,因而本实用新型不含任何活动零组件如簧片、弹簧等缓冲件,且直接设置于液体流动的主管在线,而非现有的岐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国珍,未经蔡国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0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