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69899.0 | 申请日: | 2013-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许陵;陈梅芬;张国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1/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底层 温差 通风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设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的底层一般用作地下停车场,其通风和照明均采用市电供电的方式进行,造成了电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太阳能集热器;
保温水箱,其内设有吸热金属片;
中继保温水箱,其内设有中继放热金属片和中继吸热金属片;
和通风管道,其位于高层建筑底层的入口处设有放热金属片,其出口处设有风力发电设备;
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循环水管与保温水箱相连,保温水箱内的吸热金属片与中继保温水箱内的中继放热金属片通过金属导热杆相连,中继保温水箱内的中继吸热金属片与通风管道入口处的放热金属片通过金属导热杆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中继保温水箱从上至下至少有两个,上方的中继保温水箱内的中继吸热金属片与下方的中继保温水箱内中继放热金属片通过金属导热杆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金属导热杆为金属多孔导热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金属导热杆外敷设有保温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风力发电设备为全向微风发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设置在高层建筑的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和保温水箱均设置在高层建筑的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于高层建筑顶层的太阳能集热器和保温水箱吸收太阳能,再通过中继保温水箱和导热杆将热能传导至底层的通风管道的入口处,利用入口和出口处的温差形成的烟囱效应产生“人造风”实现底层的通风,同时带动通风管道出口处的发电设备发电以供应底层地下停车场的照明用电,从而免除了对地下停车场的通风和照明的市电供应,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在通风管道的出口处位于高层建筑的顶层,在该出口处设置风力发电设备,在高层建筑顶层有风时可通风和利用风能发电,高层建筑顶层无风时也能通过管道内温差所产生的“人造风”来发电及通风,提高了通风效果及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设置在高层建筑顶层的太阳能集热器1;
设置在高层建筑顶层的保温水箱2,其内设有吸热金属片21;
中继保温水箱3,其内设有中继放热金属片31和中继吸热金属片32;
和通风管道4,其位于高层建筑底层的入口处设有放热金属片41,其设于高层建筑顶层出口处设有全向微风发电机42;
太阳能集热器1通过循环水管11与保温水箱2相连,保温水箱2内的吸热金属片21与中继保温水箱3内的中继放热金属片31通过外部敷设有保温材料51的金属多孔导热杆5相连,中继保温水箱3内的中继吸热金属片32与通风管道4入口处的放热金属片41通过外部敷设有保温材料51的金属多孔导热杆5相连。
优选的,所述中继保温水箱3从上至下至少有两个,上方的中继保温水箱3内的中继吸热金属片32与下方的中继保温水箱3内中继放热金属片31通过外部敷设有保温材料51的金属多孔导热杆5相连。
太阳能集热器1经太阳照射,收集热能,经循环水管11储存至保温水箱2,保温水箱2中的热能经金属多孔导热杆5和中继保温水箱3传导至通风管道4入口处的放热金属片41,以形成通风管道4内的温度差,产生可驱动通风管道4出口处的全向微风发电机42发电的“人造风”(即烟囱效应),该全向微风发电机42发出的电能用以供给高层建筑底层的照明之用,免除了对地下停车场的通风和照明的市电供应,节能环保;此外,全向微风发电机42设置在位于顶层的通风管道4的出口处,在高层建筑顶层有风时可通风和利用风能发电,高层建筑顶层无风时也能通过管道内温差所产生的“人造风”来发电及通风,提高了通风效果及全向微风发电机42的发电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师范学院,未经漳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9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发电机的横梁和底座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固定导风罩式磁悬浮风力发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