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8441.3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9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孝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孝诚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7/22;F21W101/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灯。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道路安全性,专用汽车车灯是一种在机动车发动时即可自动开启的特殊灯具,它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他道路使用者对机动车的可见度,而且与目前使用的近光灯相比非常节能,耗电仅为普通车灯的10%。新型汽车安全行车安全照明系统,以LED灯作为光源,能耗低,亮度高,安全环保,美观。其实日间安全行车的最大功效,不是在于美观,而是在于提高车辆的被辨识性,在国外车开启汽车车灯,可降低12.4%的车辆意外,同时也可降低26.4%的车祸死亡机率,因此在早期的北美才有不少出场新车在一发动后,便自动点亮汽车车灯,欧盟也在数年前开始据推广。
目前市面的汽车车灯多数出自于小作坊,根本不知道严格按照光学来生产汽车车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违背了汽车车灯该发挥的作用,光线照射的不规范可能会引起驾驶员在行驶途中对所看到后面车辆的误判。现有技术中汽车车灯一般包括灯泡或LED灯珠、灯罩及灯壳,灯泡连接在灯壳上,盖上灯罩,通过连接件直接安装在汽车上,灯壳一般为平滑的凹面,表面镀铬层用于反射光线,平滑的凹面反射范围较小,大多集中在灯罩中部区域,周边光度较暗淡,影响整个光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光线反射均匀、提高光亮度的汽车车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灯,所述车灯包括灯壳、灯炮、灯罩,所述灯壳成环形圈状,在其环形圈上正面向外依次设有散热器、PCB板、聚光杯,其环形圈内圆为安装灯炮的通孔,在环形圈外圆边上设有固定于汽车上的安装柱;所述PCB上设有若干对称的LED灯珠,在所述聚光杯上设有若干对称的反光槽,LED灯珠与反光槽一一对应,在反光槽上盖上灯罩。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背面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上粘贴覆盖一层透气防水贴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呈环形圈状,中间的通孔与灯壳上安装主灯炮的通孔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呈环形圈状,中间的通孔与灯壳上安装主灯炮的通孔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杯呈环形圈状,中间的通孔与灯壳上安装主灯炮的通孔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槽内的反光面呈波纹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波纹状的反射槽的聚光罩,反射光线均匀,可铺满整个灯壳,提高了亮度,使行车更加安全。加强了日间行车安全提示,外观美观实用性变强,提高汽车变道的识别性,减少因变道造成的事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光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PCB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汽车车灯,所述车灯包括灯壳1、灯炮、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1成环形圈状,在其环形圈上正面向外依次设有散热器6、PCB板5、聚光杯4,其环形圈内圆为安装灯炮的通孔,在环形圈外圆边上设有固定于汽车上的安装柱2;所述PCB板5上设有若干对称的LED灯珠51,在所述聚光杯4上设有若干对称的反光槽3,LED灯珠51与反光槽3一一对应,在反光槽3上盖上灯罩,所述散热器6背面设有透气孔61。所述透气孔61上粘贴覆盖一层透气防水贴片。所述散热器6呈环形圈状,中间的通孔与灯壳1上安装灯炮的通孔直径相同,所述PCB板5呈环形圈状,中间的通孔与灯壳1上安装灯炮的通孔直径相同,所述聚光杯4呈环形圈状,中间的通孔与灯壳1上安装灯炮的通孔直径相同,所述反光槽3内的反光面呈波纹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孝诚,未经彭孝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8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