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67724.6 | 申请日: | 2013-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6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胡雪林;李峰平;曹宇;付培红;赵宗礼;沈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程春生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延时 校验 电极 夹紧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装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
背景技术
当前,小型断路器生产过程中的等效延时校验方式,国内企业大多还是采取自动作业来检测,人为的经验因素在等效延时校验中起到很大的比重,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及误差大的缺陷,导致了产品校验一致性下降,同时既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不具备相应的生产效率。而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技术日新月异,现有的装备自动化水平已经能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作业,在小型断路器的等效延时特性检验中采用半自动和全自动的方式进行生产作业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取代现有自动作业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在进行断路器延时特性检验时,需要将电极插入断路器两侧的接线柱孔,与断路器的接线端子紧密配合;因此电极夹紧工装是断路器延时校验中的一个关键部件。但是,目前现有的电极夹紧工装一般都是手动控制,夹紧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该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可自动实现电极与断路器接线端子的紧密配合,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包括底板和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两组电极运动机构,所述每组电极运动机构均包括驱动单元、导轨、滑块、支撑柱和电极,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滑块安装在导轨上,支撑柱固定安装在滑块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之间设置有断路器工位;支撑柱穿过所述通孔与电极固定连接;驱动单元与滑块连接,用于驱动滑块、支撑柱和电极向断路器工位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汽缸,所述汽缸的运动端通过连接块与滑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依次相连的滑筒、滑槽筒和电极筒,所述滑筒的外圆周上沿其径向设置有一腰形槽和一滑条,所述滑槽筒的侧壁上沿其径向设置有一滑槽,滑槽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一螺纹孔;滑筒通过滑条与滑槽的配合套装在滑槽筒的内部,滑槽筒与滑筒之间安装有一预紧弹簧;一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插入所述腰形槽内;电极固定安装在电极筒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通过两组电极运动机构实现了电极的自动运动,在放置或取出断路器时,通过驱动单元控制电极向外运动;在检验测试时,通过驱动单元控制电极向内运动,与断路器的接线端子紧密接触;如此即可实现电极夹紧工装的自动控制。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柱内部设置预紧弹簧,能够更好的保证电极与断路器的接触,使断路器延时特性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的结构图;
图2为支撑柱的结构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底板1、顶板2、导轨3、滑块4、支撑柱5、电极6、通孔7、断路器8、汽缸9、连接块10、滑筒51、滑槽筒52、电极筒53、滑条54、滑槽55、预紧弹簧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延时校验电极夹紧工装,包括底板1和顶板2,以及设置在顶板2和底板1之间的两组电极运动机构,所述每组电极运动机构均包括驱动单元、导轨3、滑块4、支撑柱5和电极6,所述导轨3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滑块4安装在导轨3上,支撑柱5固定安装在滑块4上;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两个通孔7,两个通孔7之间设置有断路器8的工位;支撑柱5穿过所述通孔7与电极6固定连接;驱动单元与滑块4连接,用于驱动滑块4、支撑柱5和电极6向断路器8的方向运动。在放置或取出断路器8时,通过驱动单元控制电极6向外运动;在检验测试时,通过驱动单元控制电极6向内运动,与断路器8的接线端子紧密接触,如此即可实现电极夹紧工装的自动控制。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汽缸9,所述汽缸9的运动端通过连接块10与滑块4连接。当然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实现,比如采用电机等。
所述支撑柱5包括依次相连的滑筒51、滑槽筒52和电极筒53,所述滑筒51的外圆周上沿其径向设置有一腰形槽和一滑条54,所述滑槽筒52的侧壁上沿其径向设置有一滑槽55,滑槽筒5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螺纹孔;滑筒51通过滑条54与滑槽55的配合套装在滑槽筒52的内部,滑槽筒52与滑筒51之间安装有一预紧弹簧56;一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插入所述腰形槽内;电极6固定安装在电极筒53上。预紧弹簧56的设置可以使电极6始终有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可使电极6与断路器接线端子更好的接触。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组合式电笔
- 下一篇:一种新型ABS霍尔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