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参数油气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129.2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清;朱思洪;顾林;肖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2;F16F9/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参数 油气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减振元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参数油气弹簧,可以用于车身或驾驶室等的悬置起到弹簧和阻尼器的作用,其刚度、阻尼和高度均可调节。
背景技术
油气弹簧是油气悬架的核心部件,是利用气体的压缩来储存能量的弹性元件,是在膜式空气弹簧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采用金属容器作为气室,以惰性的氮气作为弹性元件,并在活塞和气体之间有油液作为中间介质。油气弹簧按照蓄能器相对液压缸的位置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按照蓄能器中气液是否隔开分为油气不分离式和用一弹性膜片分隔开的油气分离式,按照蓄能器形式分为单气室、双气室、两级气压式。单气室油气弹簧只有一个气室,活塞在液压缸内作往复运动,从而导致气室内的气体压缩或膨胀,液压油在各腔内流入流出,气体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和油液产生的阻尼作用分别实现了油气弹簧的弹性和阻尼作用。双气室油气弹簧是有反压力气室的油气弹簧,比单气室油气弹簧多一个反压气室,该气室也称反压力腔。特点是起弹性缓冲作用的气室由正、反压力的两个气室组成,当油气弹簧处于压缩行程,主活塞向内运动,油液流入蓄能器,正压气室内的气体被压缩,与此同时环形腔的体积增大,反压气室的体积也随着增大,气压相应减小,即压缩行程时,正压力腔气体压力增加,反压力腔气体压力减小;反之亦然,即还原行程时,正压力腔气体压力减小,反压力腔气体压力增大。两级压力式油气弹簧也有两个气室,一个为低压气室,另一个为高压气室,两个气室不连通,当活塞行程不大时,液压缸各腔的油液压力不大(即低压段),此时仅低压气室工作。当活塞行程增大时,液压腔的油压增大(高压阶段),此时低压气室和高压气室共同工作。
由于安装有油气悬架的汽车可以保证最小离地间隙不随载荷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载荷下的振动频率不变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俯仰振动和侧倾振动等特点。油气弹簧相关的开发与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ZL201110314016.6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阻尼与刚度均可调节的油气弹簧,且能改变车身的高度,但由于其工作缸中有高压气体和浮动活塞,势必造成其所需安装高度要大很多,而这导致在车辆上实际应用受限;油液与高压气体在两处直接接触,增大了油液乳化的可能性;腔体较多,结构复杂;阻尼调节的范围也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主要由3个缸体组成的阻尼、刚度 和高度均可控可调的油气弹簧,其在悬架中安装布置更灵活,又不会发生油液乳化现象的新型油气弹簧,且阻尼调节范围更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参数油气弹簧,包括液压缸,蓄能器,其特征是液压缸内部被活塞分为有杆液体腔和无杆液体腔,且这两个腔体通过活塞上的阻尼孔相连通,蓄能器内部被弹性隔膜分成气体腔和液体腔,液压缸中两个液体腔分别通过管路和阀门与蓄能器中液体腔连通,还包括一个通过管路和阀门与蓄能器中气体腔相连通的附加气室。
所述的附加气室的容积不大于蓄能器中气体腔最大容积的2倍。
所述的附加气室为圆柱或球形。
所述的附加气室与蓄能器气体腔中的气体均为惰性气体,如氮气。
所述的附加气室或蓄能器气体腔壁上设有一个气孔,可连接充放气控制装置实现充、放气。
所述的液压缸壁上设有一个油孔,可通过该油孔补充液压油。
所述的液压缸中无杆液体腔与蓄能器通路中设置的阀门包括一个单向阀和一个流通面积调节阀,单向阀只在油液由无杆液体腔流入蓄能器时开启,有杆液体腔与蓄能器通路中设置的阀门是一个流通面积调节阀。
所述的附加气室与蓄能器通路中设置的阀门是一个流通面积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蓄能器通过管路分别与液压缸、附加气室相连接,降低了安装所需的高度,增加了布置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2.采用隔膜式蓄能器,防止了油液的乳化。
3.增加了附加气室,加大了高压气体的容积,可进一步降低弹簧的刚度,且随着通路大小调节,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并伴随产生一定的气体阻尼,更利于衰减振动。
4.通过充放气来调节车身高度和基础刚度。
5.通过阀门调节液压缸与蓄能器液体腔之间液体通路的大小实现阻尼大小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花玩具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轮固定用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