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击穿高压电缆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052.9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6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潘余秋;安丽志;栾辉;贾博;韩学武;田云鹏;周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张二群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击穿 高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高压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供用电需求的与日俱增,电力电缆的使用越来越多,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凭借其良好的电气性能、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发现,在制作电缆终端头的过程中,受电缆终端头附件选用、制作工艺、安装、线路负荷等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时间运行使用后,部分电缆头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其分叉部位会出现局部放电现象,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容易引发电缆终端头击穿事故,俗称“电缆终端头放炮”。这种现象轻则给企业带来停产、降低产品质量、原材料浪费的经济损失,重则给企业带来设备损坏、火灾、人员伤亡事故。另外也影响供电公司的售电服务质量;另外,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导致电网公司变电站设备的损坏,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也提高了电网公司的运营成本。目前,对于电缆终端头放炮事故的解决办法主要是让企业停电停产,重新制作终端电缆头,这种维修更换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办法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电缆终端头击穿放炮现象发生的防击穿高压电缆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击穿高压电缆头,包括三相应力管,每相应力管上口1厘米至电缆头三岔口下10厘米范围内的电缆上设有屏蔽层;电缆头三岔口外包绝缘口位置设有均压环。
所述屏蔽层包括包裹在电缆上的锡箔纸以及缠绕在锡箔纸外部的铜芯线。
所述铜芯线的缠绕方式为三根铜芯线相互交叉成Y型分叉,且与电缆接地线紧固连接。
所述均压环为60A保险丝在对口处焊接制成的圆环,均压环与锡箔纸、铜芯线紧密结合。
所述锡箔纸和铜芯线外部还包裹有一层外部锡箔纸;上述外部锡箔纸外缠绕有绝缘塑料带。
所述均压环部位的最外层缠绕有黑色绝缘塑料带,每相应力管的最外部缠绕有相应相序颜色的绝缘塑料带。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电缆头上加装均压环和屏蔽层,在不改变原电缆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让屏蔽层覆盖区域的电场得到均匀分布,降低了电缆头应力管屏蔽层和绝缘层交界处气隙发生游离放电的可能性,减少了外界条件影响下形成电晕点的机会,从而大大降低电缆头击穿放炮故障的发生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交联聚乙烯电缆头部位加装屏蔽层和均压环,能够有效避免电缆终端头击穿放炮现象的发生。所用材料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经过改进的电缆头在生产实用的过程中运行稳定良好,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间接降低电网公司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应力管,2、锡箔纸,3、铜芯线,4、均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击穿高压电缆头,包括三相应力管1,每相应力管1上口1厘米至电缆头三岔口下10厘米范围内的电缆上设有屏蔽层;电缆头三岔口外包绝缘口位置设有均压环4。
上述屏蔽层包括包裹在电缆上的锡箔纸2以及缠绕在锡箔纸2外部的铜芯线3。
上述铜芯线3的缠绕方式为三根铜芯线相互交叉成Y型分叉,且与电缆接地线紧固连接。
上述均压环4为60A保险丝在对口处焊接制成的圆环,均压环4与锡箔纸2、铜芯线3紧密结合。
上述锡箔纸2和铜芯线3外部还包裹有一层外部锡箔纸;上述外部锡箔纸外缠绕有绝缘塑料带。
上述均压环4部位的最外层缠绕有黑色绝缘塑料带,每相应力管1的最外部缠绕有相应相序颜色的绝缘塑料带。
通过在原有电缆头上加装均压环和屏蔽层,在不改变原电缆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让屏蔽层覆盖区域的电场得到均匀分布,降低了电缆头应力管屏蔽层和绝缘层交界处气隙发生游离放电的可能性,减少了外界条件影响下形成电晕点的机会,从而大大降低电缆头击穿放炮故障的发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