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智能爬楼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6489.0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9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孙章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瑞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智能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代步行走设备。
背景技术
轮椅作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人士的代步工具由来已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欠缺,全球各个地方都建起了大量的楼房,然而却有很多楼房没有设置电梯,另外很多地方如医院、公园、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中也都有台阶,而普通轮椅只能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遇到楼梯台阶、沟槽、坎就无法跨越,因此给上述特殊群体人士的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跨越楼梯梯级却是这些行动不便人群的最大障碍。现在国外为解决乘坐轮椅者跨越楼梯是借助楼宇的紧急疏散的运输设备——爬楼车,目前,国内外爬楼轮椅按照爬楼梯的运动方式可分为连续型和间歇型两种。
连续型爬楼梯轮椅的主要特点是在爬楼梯过程中,只有一套支撑装置,依靠这套支撑装置的连续运动,从而实现轮椅上下楼梯的功能。但现有技术的结构非常复杂,带来体积过大,能耗较大的缺点。
间歇型爬楼梯轮椅的爬楼梯过程类似于人上下楼梯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两套支撑装置,两套支撑装置交替支撑,以实现上下楼梯的功能。其缺点是结构复杂,爬楼梯过程不连续的,爬楼梯的速度慢,所以也没有被大规模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紧凑、能耗较低、安全可靠的电动智能爬楼轮椅。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动智能爬楼轮椅,包括车身部分、动力部分和行进部分,所述车身部分包括车身框架、座椅及扶手,所述动力部分驱动所述行进部分,还包括提升装置,所述行进部分包括水平行进车轮和倾斜行进履带,所述水平行进车轮包括前大轮和后小轮,所述前大轮与车身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后小轮和提升装置相连接,所述倾斜行进履带包括后段履带和前段可折叠履带,所述后段履带的后端点与所述车身框架通过第一连接轴相连接,所述后段履带和前段可折叠履通过第二连接轴相连接,所述倾斜行进履带和所述提升装置相连接,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后端段履带围绕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所述提升装置带动所述前段可折叠履带围绕第二连接轴转动。
所述动力部分包括可充电电源、电机、动力控制模块,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提升装置,所述动力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提升装置的动作。
所述后段履带和前段可折叠履带的长度比值为2.5到1.5。
所述后段履带和前段可折叠履带的长度比值为2。
所述前段可折叠履带相对于后段履带延长线的可转动角度为0度-125度。
所述提升装置通过丝杠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前段可折叠履带上下转动。
所述提升装置通过丝杠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后端段履带上下转动。
所述扶手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动力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动力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智能芯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可折叠履带,减少了整机的体积,方便了楼道和狭窄路段的行驶。
2.动力控制模块控制提升装置的各项运动指令,内嵌入智能芯片,实现了智能化操作,提高了使用的简便性和舒适性。
3.折叠履带的角度可自动调节,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楼梯,增强了适用性。
4.提升装置和行进结构之间采用丝杆传动,力矩均匀,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地行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初始下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楼即将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楼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力传递示意图。
1是轮椅框架,2是座椅扶手 3是座椅 4是前段可折叠履带,5是前大轮、6后段履带,7是倾斜行进履带,8是后小轮,9是楼梯,10是水平地面,71是第一连接轴,72是第二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具体说明
如图1-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瑞,未经刘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6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