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5989.2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6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风;王蕊;韩军;娄琦;张丹;韩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堵 管端内压 循环 试验 泄漏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套管全尺寸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油、套管柱是油气井的油气通道,对油气开发有重要作用。套管或油管的连接方式是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为了确保套管或油管接头的连接可靠性,必须检验套管或油管接头连接的密封可靠性。
SY6128《油套管螺纹连接性能评价方法》标准里规定的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就是一种检验螺纹接头在生产过程中的气密封性能的试验。试验过程中不断重复升压、降压、升温、降温,试验净时间为56.5小时,加上升压、降压、升温、降温的时间,试验时间一般超过100小时。该试验采用的检漏方法主要是气泡瓶法,在这么长时间的试验过程中,若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泄漏的发生,将无法对套管或油管的使用提供可靠的建议,同时也无法对其性能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为用户或生产厂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套管或油管接头的连接处是否发生泄漏的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包括装有电解质水溶液的U形管和探针;所述U形管一端与泄漏气引管连接,另一端插接有分开的探针;所述探针连接 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包括电源和蜂鸣器;所述探针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及蜂鸣器构成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还包括电源和指示灯;所述探针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及指示灯构成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包括电源、蜂鸣器和指示灯;所述探针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蜂鸣器及指示灯构成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探针与所述电解质水溶液之间的距离应使所述电解质水溶液液面与所述探针之间有1ml至3ml容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还包括仪器夹,所述仪器架用于固定所述U形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能够第一时间提示套管或油管接头的连接处是否发生泄漏,从而为待检套管或油管的使用和性能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一台Φ139.7mm套管进行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包括支架7、装有电解质水溶液1的U形管3和探针6。在支架7 上固定有仪器夹2。在仪器夹2上垂直地面固定有两个U形管3。在U形管3一端的同一水平面上插有两个分开的探针6。在U形管3的另一端连接泄漏气引管4。泄漏气引管4与U形管3严密的连接在一起。在U形管内有电解质水溶液。为了避免检漏管道里的气体受热膨胀的影响,电解质水溶液液面与探针之间保持2ml的容量。当试验检测中有气体泄漏时,泄漏的气体通过泄漏气引管进入U形管,使U形管内电解质水溶液的一端上升,导通探针6回路。探针6通过导线5与蜂鸣器、指示灯和电源组成回路。探针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铜、锌等。U形管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料包括有机玻璃和透明高聚物。
当试验检测中有一端螺纹连接处发生泄漏时,泄漏的气体通过泄漏气引管进入相应的U形管,使U形管内电解质水溶液的一端上升,导通探针回路,蜂鸣器和指示灯得电给出该端螺纹连接发生泄漏的警报提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堵管端内压循环与热循环试验用泄漏报警装置,能够第一时间提示套管或油管接头的连接处是否发生泄漏,从而为待检套管或油管的使用和性能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5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组固定夹具
- 下一篇:供电单元、供电系统和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