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后背门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5973.1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霍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10 | 分类号: | B60J5/10;E06B3/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黄志兴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背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的后背门,以及包括该后背门的汽车。
背景技术
后背门多指SUV车型的后备箱开启门,目前市场上的后背门大多采用上翻式的结构。但是,由于后背门的结构和受力方式的不同,对后背门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尽一致的。传统的后背门加强形式应力传递路径不清晰、整体刚性差,在翻覆式气弹簧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后背门变形下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后背门,该后背门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改善整体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后背门,该后背门包括内板和设置在该内板的外侧并与所述内板相连的外板,其中,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设置有左铰链加强件、右铰链加强件和上加强件,该上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左铰链加强件和右铰链加强件上。
优选地,所述左铰链加强件和右铰链加强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内板的外侧板面的左上角区和右上角区。
优选地,所述左铰链加强件和右铰链加强件焊接在所述内板上,所述上加强件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左铰链加强件和右铰链加强件上。
优选地,所述内板上还形成有玻璃安装部,所述玻璃安装部的上方为上侧梁部,所述玻璃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左侧梁部和右侧梁部,所述上侧梁部与所述左侧梁部和右侧梁部分别相交以形成所述内板的左上角区和右上角区,所述左铰链加强件和右铰链加强件各自形成为L形,从而所述左铰链加强件对应地安装在所述上侧梁部和左侧梁部上,所述右铰链加强件(3)对应地安装在所述上侧梁部和右侧梁部上。
优选地,所述上加强件位于所述玻璃安装部的上方并与所述上侧梁部相对。
优选地,所述上加强件的上边缘与所述上侧梁部的上边缘相对应,所述上加强件的下边缘高于所述上侧梁部的下边缘。
优选地,所述上加强件为冲压板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背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后背门的内板和外板之间设置有加强件。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结构简单,后背门的整个应力传递更加合理、平稳,确保了后背门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后背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左铰链加强件、右铰链加强件和上加强件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板 11上侧梁部
12左侧梁部 13右侧梁部
2左铰链加强件 3右铰链加强件
4上加强件 5玻璃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车辆上的方向,或者结合附图来理解,对于后背门来说,当观察者位于车辆外部且面对后背门时,以观察者的左侧为说明书中的“左”,以观察者的右侧为说明书中的“右”,而“内、外”则是以朝向汽车内部空间为“内”,朝向汽车外部为“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后背门,该后背门包括内板1和设置在该内板1的外侧并与所述内板1相连的外板,其中,所述内板1和外板之间设置有左铰链加强件2、右铰链加强件3和上加强件4,该上加强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左铰链加强件2和右铰链加强件3上。
汽车的后背门通常包括内板1和外板(未图示),该外板设置在内板1的外侧,并且内板1和外板相配合地安装在一起。在内板1和外板之间设置有左铰链加强件2、右铰链加强件3和上加强件4。
其中左铰链加强件2和右铰链加强件3相互分离地设置,但是仅能够起到局部加强的作用。该上加强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铰链加强件2和右铰链加强件3上,也就是说,上加强件4连接在左铰链加强件2和右铰链加强件3之间,从而使得左铰链加强件2、右铰链加强件3和上加强件4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件,该整体的加强件通过左铰链加强件2和右铰链加强件3分别连接到内板的左右两侧,从而在后背门的两侧受力后,使得应力在整个后背门上部的传递更加合理、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5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的防护装置
- 下一篇:车载挡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