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力坝与堆石坝复合的坝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3982.7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3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坤;杨家修;魏勇;崔进;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7/04 | 分类号: | E02B7/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坝 堆石坝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坝与堆石坝复合的坝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常需要拦河筑坝形成水库。大坝主要有混凝土坝及堆石坝等类型,其中堆石坝具有适应基础条件好和就地取材等优点,常用的坝型有心墙堆石坝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这些坝体上、下游坡比多在1:1.4~1:2.5,坝体断面较大,坝脚也较长。尤其是在软基础闸坝工程(雍水高度一般不超过40m)中,作为与泄水坝段衔接的非溢流坝段时,其上游与泄水坝段衔接上需设置较长的顺河向(纵向)挡墙,下游可结合闸室段及泄洪消能区护岸,亦需设置纵向挡墙。同时,基础防渗体的施工与坝体填筑上往往存在一些干扰。总体而言,堆石坝往往体积较大,其与泄水坝段的连接不紧凑,结构上需增设较长的导墙,防渗体施工和堆石坝填筑有影响,施工组织上有一定的困难和干扰,可能导致工程量大、投资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堆石坝结构布置及施工组织上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与堆石坝复合的混合坝型,该种混合坝型的体型比现有堆石坝小,与泄水坝段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合理紧凑,节约了工程量,减小了投资,并且施工干扰大为减少,亦节省时间。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重力坝与堆石坝复合的坝型,它包括布置在上游的混凝土重力坝和布置在下游的堆石坝,在前述的混凝土重力坝和堆石坝之间的接触面上及堆石坝底部设有排水体;在前述的混凝土重力坝的底部设有防渗体,在前述的堆石坝的下游坡面设有护坡结构。由于这种坝型由两部分挡水结构组成,由混凝土重力坝和防渗体形成防渗体系,可以大大减少堆石坝坝体厚度,与泄水坝段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布置合理紧凑,而且施工时混凝土重力坝可提前实施,在施工期自身保持稳定,可临时挡水度汛,加快施工进度。
进一步的,前述的防渗体设置在前述的混凝土重力坝的底部前缘平台下,并向下嵌入底部基岩内,既保证了防渗效果,又起到坝体防滑的作用,也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混凝土重力坝的上游坝坡坡比为1:0~1:0.2,下游坝坡坡比为1:0.5~1:0.6,坝体断面较小,节省混凝土量,施工也更快。由于其下游设置有堆石坝,提高了坝体抵抗上游水压力的能力。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堆石坝的下游坝坡坡比为1:2.0~1:2.5。堆石坝的上游紧贴混凝土重力坝,两者接触面上布设排水体,堆石坝的下游坝坡坡比较缓,可以提高坝体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与后部堆石坝复合而成一种混合坝型,可有效减小坝体断面,与泄水坝段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布置合理紧凑,减小工程量,上游混凝土重力坝部分可提前实施、可临时挡水度汛、防渗体施工与坝体填筑没有影响,从而大为减小施工干扰,节省投资及工期。该种混合坝型经济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混凝土重力坝,2-堆石坝,3-排水体,4-护坡结构,5-防渗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重力坝与堆石坝复合的混合坝型如图1所示,它包括混凝土重力坝1、堆石坝2、排水体3、护坡结构4、防渗体5。混凝土重力坝1布置在上游,重力坝1和防渗体5作为混合坝的防渗体系,堆石坝2布置在重力坝1下游,堆石坝2与重力坝1之间的接触面上及堆石坝2底部设有排水体3,堆石坝2的下游坝面布置护坡结构4。
混凝土重力坝1可提前实施,在施工期自身保证稳定,可临时挡水度汛,其上游坝坡1:0~1:0.2,下游坝坡为1:0.5~1:0.6。防渗体5布置在混凝土重力坝1底部前缘平台下,与坝体施工几乎没有影响。混凝土重力坝1与后部堆石坝2之间的接触面上及堆石坝2底部设置排水体3。堆石坝2碾压填筑完成后,与混凝土重力坝1联合挡水。堆石坝2的下游坝坡为1:2.0~1:2.5,其表部布置护坡结构4。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39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船机承船厢转运吊装装置
- 下一篇:凿岩机油阀壳体注塑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