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视镜随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3120.4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金斌斌;黄海波;徐乾荣;郝文强;梁作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07 | 分类号: | B60R1/07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视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视镜随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车后视镜随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工程车将人吸入后轮,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排除一些人为原因,工程车辆的后视盲区是造成人员财产伤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统计,近年一年内北京市共发生大型货车交通事故2253起,其中就有不少因工程车辆后视盲区造成的。究其原因,工程车辆因驾驶室相对较高,在转弯时驾驶员仅借助外后视镜或直接通过右车窗观察车辆右侧面路况,存在较大盲区,最终导致后视盲区造成的人员伤亡。通常,工程车后视镜是以后视镜镜体及分段镜片的形式固定安装在工程车驾驶室外,其镜体或镜片角度一般不能改变,存在的盲区给驾驶工程车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视镜随动装置,解决工程车转弯时后视范围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后视镜随动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的驱动机构,所述的壳体的后端部设置有装置固定连接机构。
所述的驱动电机为两个,所述的两个驱动电机平行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用于分隔所述的两个驱动电机。
所述的壳体的上端面均布设置有4个沿壳体上端面向外的凸起部,所述的凸起部上设置有连接通孔。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齿轮和换向驱动齿条,所述的驱动齿轮与所述的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的换向驱动齿条与所述的驱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装置固定连接机构包括圆弧形空心连接件,所述的圆弧形空心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壳体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圆弧形空心连接件的两边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延伸部,两个所述的延伸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可有效扩大后视范围,进而提高工程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后视镜随动装置,包括壳体1和驱动机构2,壳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用于驱动该驱动机构2,壳体1的后端部设置有装置固定连接机构4。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为两个,两个驱动电机3平行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内部设置有挡板13,挡板13用于分隔两个驱动电机2。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的上端面均布设置有4个沿壳体上端面向外的凸起部11,凸起部1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12。通过该凸起部11将后视镜随动装置同后视镜相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齿轮21和换向驱动齿条22,驱动齿轮21与驱动电机3相连接,换向驱动齿条22与驱动齿轮21相啮合。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装置固定连接机构4包括圆弧形空心连接件41,圆弧形空心连接件41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后端面上,圆弧形空心连接件41的两边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延伸部42,两个延伸部42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通过该装置固定连接机构4将后视镜随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工程车车身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3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调整活动梯
- 下一篇:一种具有氮气泵注和酸化泵注双重作用的拖车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