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投捞式高压气举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2934.6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伍正华;王良;魏吉凯;殷庆国;任爽;唐安达;李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8 | 分类号: | E21B3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投捞式 高压 气举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投捞式高压气举阀,属于气举采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举阀是实现气举采油、排液的核心工具。目前,国内应用的主要是投捞式气举阀,常规气举阀采用的波纹管厚度为0.3毫米,使得气举阀承受外界压能力一般在35MPa以下,不能满足油气田高压作业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常规高压气举阀常常被用于压裂、酸化等高压作业,可以满足高压作业的压力要求,但必须通过上部螺纹与工作筒固定联接。这就造成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油井产能发生变化了,或配产要求发生改变,如果更换阀孔进行调整注气孔大小,就必须上动力进行管柱作业;如果是气举阀出现故障,需要更换井底气举阀,也必须起出采油管柱,这样一来,起出管柱作业占用生产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压井液对地层将产生伤害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投捞式高压气举阀。
一种可投捞式高压气举阀,上阀体的上端中心孔内有尾堵总成,上阀体的下端连接波纹管总成,波纹管总成内有阀头和阀座;波纹管总成下端连接下阀体,在下阀体的下部连接有单流总成,上阀体、下阀体由波纹管套连接;上密封组和下密封组分别是由8个耐油胶制成的V形密封盘根组成,每4个一组相对安装;上密封组和下密封组分别固定在上阀体的外表面和下阀体的外表面;能与偏心投捞工作筒的阀袋内表面形成气密封;在上阀体的上端有外螺纹,在波纹管套上有进气孔,进气孔的数量为4个,进气孔直径为6毫米,进气孔均匀分布在波纹管套上,进气孔的位置在阀座的上部。
上密封组和下密封组的外径为26.4毫米,上阀体和下阀体的外径都为25.4毫米。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气举井生产管柱上的气举工作筒内,用来控制气举井的注气量大小和注气压力;本实用新型与专用打捞头联接后,可根据生产要求,通过钢丝投捞的方式将其投放到气举工作筒中或从将气举阀从工作筒中捞出,能实现气举井高压作业后不动管柱进行产能调配和故障排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提高波纹管(充气气室)、配套单流阀承压能力等技术措施,采用独特的焊接结构和厚壁波纹管设计,配套单流阀采用固接硫化橡胶结构,使气举阀的整体抗压能力提高到70MPa,满足高压作业施工的要求,从而达到气举快速排液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高压作业后井筒积返排难的问题。
由于未改变现有气举阀的基本结构,本实用新型同样能完成气举采油井的注气调整。当生产井需要更换气举阀时,可在不起生产管柱的情况下,采用钢丝作业手段将油井内气举阀捞出,从而达到更换井底气举阀、产能调配和故障排除,克服了常规固定式气举管柱更换气举阀,只能将原井管柱起出的做法。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突破了常规可投捞式气举阀承压能力低和常规高压气举阀无法进行钢丝作业投捞的限制,将应用领域由原有的气举完井、气举排液,扩展至酸化、压裂等高压作业领域,使压裂(酸化)、排液、气举完井一趟管柱最终得以实现,大大扩展原有气举阀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投捞式高压气举阀,上阀体3和下阀体8的外径都为25.4毫米。在上阀体3的上端中心孔内有尾堵总成1,上阀体3的下端连接波纹管总成4,波纹管总成4内有阀头5和阀座7;波纹管总成4下端连接下阀体8,在下阀体8的下部连接有单流总成10,上阀体3、下阀体8由波纹管套6连接;上密封组2和下密封组9分别是由8个耐油胶制成的V形密封盘根组成,每4个一组相对安装;上密封组2和下密封组9的外径为26.4毫米;上密封组2和下密封组9分别固定在上阀体3的外表面和下阀体8的外表面;能与偏心投捞工作筒的阀袋内表面形成气密封;在上阀体3的上端有外螺纹;在波纹管套6上有进气孔,进气孔的数量为4个,直径为6毫米,均匀分布在波纹管套6上,进气孔的具体位置在阀座7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2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座键短节
- 下一篇:基于栓塞压水试验的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