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车辆碰撞的警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2909.8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8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忠;郑舒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速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Q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车辆 碰撞 警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预警系统,尤其是一种预防车辆碰撞的警报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但是要达到主动安全的前提是驾驶员始终保持精力旺盛,注意集中,这样容易导致驾驶员短时间内就疲劳;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比如目前存在的机动车自动制动技术,主要是根据通过感应部件感知车辆与前行方向障碍物距离,在达到危险距离时,通过智能控制单元控制制动器完成制动动作。其主要缺点如下:缺少风险提示装置,缺失风险提示过程:现有自动制动装置在自动制动前,没有对风险进行提示的报警与显示设备,没有给驾驶员自主规避风险的机会。这造成以下几个问题a.无法通过提示驾驶员,令其自主动作规避掉的风险。b.一旦关闭自动制动系统,整个系统功能都将停止工作,不能对避免碰撞起任何作用,哪怕目前存在的行车提示装置,主要是在车辆速度比较慢的情况下起预警适用,例如倒车雷达等,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c.在驾驶员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若突然制动,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了人机互动,留给驾驶员人工判断危险情况的空间,在车辆前进或倒退时都可实现预警、提示作用,降低了进行方向碰撞危险的预防车辆碰撞的警报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预防车辆碰撞的警报系统,包括处理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器模块通过数据线连接有安装在车前后的数据采集模块,处理器模块另一侧连接有提示模块,提示模块内包括扬声器和显示模块。
在上述的一种预防车辆碰撞的警报系统中,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采用激光探测头和超声波探测头,分别设置在车的前端和后端。
在上述的一种预防车辆碰撞的警报系统中,所述的显示模块内还设有若干个参数编辑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在危险情况下提示驾驶员减速或刹车;2、在车辆前进或倒退时都可采取预警,降低了两个进行方向的碰撞危险;3、考虑到车辆前进时速度较高,采用前置激光探头,可以探测较远距离;车辆后退是速度较低,采用超声波探头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预防车辆碰撞的警报系统,包括处理器模块1,所述的处理器模块1通过数据线连接有安装在车前后的数据采集模块2,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2采用激光探测头5和超声波探测头6,分别设置在车的前端和后端,考虑到车辆前进时速度较高,采用激光探测头5,可以探测较远距离,以探测0.1-100m范围内的障碍物;车辆后退是速度较低,测量0.15-2.5m范围内的障碍物,车辆前行则开启激光探测头5,关闭超声波探测头6;车辆后退开启超声波探测头6、关闭激光探测头5。探头开启后以设定频率探测车辆与车前或车后障碍物的相对距离,并将信号传送给处理器模块1。处理器模块1上连接有提示模块3,所述的提示模块3上还连接有显示功能的显示模块4,通过显示模块4,驾驶员可以关注提示模块3的界面情况,对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实现人工系统的相互交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速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速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2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