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运动混合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1805.5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静波;马华民;孙继武;曹玉琢;戚兴明;翟照东;李研;陈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静波 |
主分类号: | B01F9/00 | 分类号: | B01F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运动 混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颗粒混合机,尤指一种三维运动混合机。
背景技术
三维运动混合机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材料等领域,其采用一种全新的运动学原理,使混合运动成为平移、转动和翻转三种运动的叠加,具有极高的效率。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三维运动混合机的应用会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但目前国内有关三维运动混合机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力量薄弱,三维运动混合机设计生产水平落后,国内广泛使用的三维运动混合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可靠性低,主轴承平均寿命低;二、从动轴轴承座与机架的连接螺栓受力过大,易被折断,能源动力消耗高,三、控制功能不完善,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运动混合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三维运动混合机,主动轴2及从动轴3分别与支架1连接,所述主动轴2与主动拨叉4在铰接点Ⅰ7处铰接,所述主动拨叉4与料筒5在铰接点Ⅱ8处铰接,从动拨叉6与料筒5在铰接点Ⅲ9处铰接,从动轴3与所述从动拨叉6在铰接点Ⅳ10处铰接;铰接点Ⅰ7至铰接点Ⅱ8的距离a等于铰接点Ⅱ8至铰接点Ⅲ9的距离b等于铰接点Ⅲ9至铰接点Ⅳ10的距离c。
所述的料筒5的一端设置进料口盖11,另一端设置出料口盖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主轴承寿命大幅度提高;降低能源动力消耗30%以上;提供良好的控制界面,方便操作。可靠性高、能耗低、控制功能全、操作方便;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产品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主动轴;3、从动轴;4、主动拨叉;5、料筒;6、从动拨叉;7、铰接点Ⅰ;8、铰接点Ⅱ;9、铰接点Ⅲ;10、铰接点Ⅳ;11、进料口盖;12、出料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运动混合机,包括支架1、主动轴2、从动轴3、主动拨叉4、料筒5、从动拨叉6、铰接点Ⅰ7、铰接点Ⅱ8、铰接点Ⅲ9、铰接点Ⅳ10、进料口盖11及出料口盖12,其中,主动轴2及从动轴3分别与支架1连接,所述主动轴2与主动拨叉4在铰接点Ⅰ7处铰接,所述主动拨叉4与料筒5在铰接点Ⅱ8处铰接,从动拨叉6与料筒5在铰接点Ⅲ9处铰接,从动轴3与所述从动拨叉6在铰接点Ⅳ10处铰接;铰接点Ⅰ7至铰接点Ⅱ8的距离a等于铰接点Ⅱ8至铰接点Ⅲ9的距离b等于铰接点Ⅲ9至铰接点Ⅳ10的距离c。
所述的料筒5的一端设置进料口盖11,另一端设置出料口盖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静波,未经胡静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1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架空电缆
- 下一篇:一种矿用阻水橡套软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