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陶瓷烧烤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813.8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5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阿普莱斯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陶瓷 烧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陶瓷烧烤炉。
【背景技术】
陶瓷烧烤炉起源于美国,它是一个密闭的陶瓷容器,同时兼具:烤、熏、闷、烙、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并可烤比萨、汉堡等。其特点是陶瓷制作的炉壁厚,气密性好,热量不易散失,升温快,达到一定温度时,具有恒温、保温、反射温度功能,烧烤时可以“锁住”食物水份,烤的食物不会干,口感佳!特别适合“闷”大块的肉和“全鸡”,和普通铁质的炭烤炉和燃气烧烤炉比,具有时间短、熟的透、节省能源消耗的优点,由于是“闷烤”因此食物不易烤焦,它是一种古老的烧烤方式,传统、安全、天然。因此陶瓷炉烧烤炉是值得推崇的烧烤炉具!
申请号为201120304624.4,申请日为2011-08-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陶瓷烧烤炉,包括炉体、炉盖;炉体与炉盖铰接并安装在推车底架上;炉体内设置内壁炉,在内壁炉的下部设置炉板,在内壁炉的顶部设置网片,炉体外靠近开口的一周设置的圆箍上固定有缓冲器,圆箍活动连接侧板,炉体的下部开有炉门;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壁炉的侧壁沿上下方向设有贯穿上下端的防碎缝或防碎槽;所述的陶瓷烧烤炉还包括灰斗、通风调节装置;灰斗和通风调节装置固定连接。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采用木炭做为加热源来达到烧烤,其生火既麻烦又费时,而烧烤结束后要熄灭炭也十分费力。另外,该陶瓷烧烤炉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陶瓷烧烤炉,结构简单易操作,且升温和降温过程快,烧烤效率高,避免了传统木炭热源生火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陶瓷烧烤炉,所述陶瓷烧烤炉包括一上盖和一下炉,所述上盖和下炉的檐口外均圈设有一箍圈,且上盖和下炉分别通过对应的箍圈相互铰接,所述下炉内设置有一炉胆,且所述炉胆内设置有一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接口穿设过炉胆和下炉,并固定在下炉的外壁上,所述接口与一电源线相连,所述炉胆上方还设置有一炉圈,所述电热管上方设置有一接油盘,且所述接油盘架设在炉圈上,所述炉圈上还架设有一烧烤网片,所述烧烤网片位于接油盘上方,所述下炉的靠近底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一可调节开口大小的风门;所述上盖壁上设置有一温度计,且上盖的顶部设置有一可调节风口大小的烟窗帽顶。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下炉相互接合的檐口处均粘有一圈耐温毛毡。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还设置有一开盖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烧烤炉还包括二置物板,所述置物板分别通过一折叠机构固定在所述下炉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炉底部还设置有一推车脚架。
进一步地,所述接油盘为金属接油盘。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线与电热管的接口相接的一端为一调温耦合器,且所述接口与调温耦合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利用电源作为加热源,其升温和降温过程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传统木炭热源生火费时、费力的问题,因此烧烤效率高;另外,不会产生木炭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烟气,更为环保;在上盖和下炉相互接合的檐口处均粘有一圈耐温毛毡,使得盖合后的烧烤炉气密性更好,因此食物更易烤熟,同时食物水分不易流失,口感佳;
所述陶瓷烧烤炉还包括二置物板,可用来放置烧烤食物,且不使用时还可折叠,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一接油盘,能够盛接烧烤时烧烤网片上的食物滴落的油或水分,能够有效防止油或水分滴到加热管上,导致接热管烧坏等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调温耦合器可根据烧烤食物的特点,自由调节炉内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炉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阿普莱斯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阿普莱斯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