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压热成型机的送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113.9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翁龙斌;罗庆青;章俊波;林海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26 | 分类号: | B29C51/26;B29C31/0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郑颂雄;朱明华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热成型机的送片装置。
背景技术
气压热成型机是一种制造塑料制品的成型设备,在制造塑料制品的时候,气压热成型机先将热塑性塑料片材加热至软化,然后,气压热成型机再对软化的塑料片材施加气体压力,这样,软化的塑料片材便会在气压热成型机的模具内成型,从而制造出塑料制品。
现有的气压热成型机一般配套地设有送片装置,上述送片装置的主要起着原料供给和辅助入料的作用。
当片材卷放置在送片装置上时,送片装置将片材卷展开、张紧、放平以后,再输送给气压热成型机的热成型装置,因此,送片装置的送片效率直接与气压热成型机的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关系。
但是,现有的送片装置在片材卷用完以后,需要停机重新上料,从而影响到气压热成型机的连续生产,严重地制约了气压热成型机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停机上料和连续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设计出一种能够连续送片的送片装置,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压热成型机的送片装置,这种送片装置能够连续地送片,因此,气压热成型机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停机上料,从而实现连续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压热成型机的送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分别设在机架上的上卷机构、过渡放卷机构、送片机构;上卷机构具有上料位置和工作位置,上料位置位于机架的底部,工作位置位于机架的顶部;过渡放卷机构包括过渡支座和过渡放卷座,过渡支座设在机架的顶部,并且,过渡支座位于上卷机构的工作位置和送片机构之间,过渡放卷座设在过渡支座上,过渡放卷座与上卷机构其工作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片材卷的半径。
当上卷机构处于上料位置时,片材卷便可以很方便地放置在上卷机构上;当片材卷放置在上卷机构上后,上卷机构再将片材卷输送到机架的顶部,此时,上卷机构刚好处于工作位置;上卷机构将片材卷输送到机架的顶部后,上卷机构停止运作;送片机构再将片材卷展开、张紧、放平并输送给气压热成型机的热成型装置;
当上卷机构其工作位置上的片材卷即将耗尽时,将剩余不多的片材卷搬运到过渡放卷机构的过渡放卷座上,然后,在过渡放卷座上的片材卷用完之前,上卷机构再将新的片材卷输送到其工作位置上,这样,在过渡放卷座上片材卷用完之时,上卷机构其工作位置上新的片材卷便可以接续在过渡放卷座上的片材卷上,从而实现片材的连续输送,这样,气压热成型机在生产过程中便无需停机上料,从而实现连续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卷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上卷机构包括送卷电机、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送卷链条和送卷支座;送卷电机、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分别设在机架上,送卷电机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第一从动链轮位于机架的底部且与上卷机构的上料位置对应,第二从动链轮位于机架的顶部且与上卷机构的工作位置对应;送卷链条套装在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上;送卷支座固定安装在送卷链条上,并且,送卷支座处于上卷机构的上料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
当送卷支座处于上卷机构的上料位置时,片材卷便可以方便地放置在上卷机构的送卷支座上;当片材卷放置在上卷机构的送卷支座上后,送卷电机正转,送卷电机便通过主动链轮驱动送卷链条在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上运动,送卷链条带动送卷支座一起向机架的顶部运动,从而使送卷支座从上卷机构的上料位置上运动到上卷机构的工作位置上,这样,送卷支座上的片材卷便从上卷机构的上料位置上输送到上卷机构的工作位置上;当片材卷位于上卷机构的工作位置上以后,送卷电机便会停止转动,接着,送片机构再将片材卷展开、张紧、放平并输送给气压热成型机的热成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1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