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052.6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7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郑绍材;张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0 | 分类号: | A41D13/00;A41D13/01;A41D2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张俊阁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配备 工作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尤指一种将监工的配备包与工作服相结合的一种设计,借穿戴的方式携带监工配备,提高监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背景技术
目前,监工人员是营建工程施工作业时协助建筑师或土木工程师,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规格,及材料与施工符合图纸的规定,在工作时使用的工具或器具种类繁多,例如:5m~8m卷尺、计算机、设计(施工)图、无线电、相机、小笔记本、工程笔、手电筒、个人携带的物品(如墨镜、水壶、简易急救用具…等)。监工人员在工作时所需要用到的物品多且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若有一个专业的工具包,就可以减少工作时的不方便,并且可减少因寻找工具而浪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专业的工具包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实务课题。
但是,目前在工地的监工人员的配备包,通常采用侧背或后背的方式,在工作上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工具重量造成颈肩酸痛、后背不容易拿取工具。
由此可见,上述公知技术仍有许多不足,急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可将携带监工配备的配备包设在一工作服上,使监工人员在穿戴工作服的同时携带监工配备,而使工作更有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包含:一背心、一反光条及数个配备包;其中,该背心为材质轻、保暖材质制成;一利用反光作用增加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条,设置于该背心正、背面的表面上;
能够装设各种工具的数个配备包,分别设置于该背心正、背面的不同位置上;
使用时,将各种监工用的工具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工具包内,因此,穿着该背心时,即可同时携带监工用的工具,而使工作更有效率,同时,保证了监工人员的专业形象且降低了工具遗失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的内层口袋示意图。
其中:
10 背心 11 口袋 20 反光条
30 配备包 31 盖体 40 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审查员能够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能够产生的功效与优点,现就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包含一背心10、一反光条20及数个配备包30。
其中,该背心10为材质轻、保暖材质(例如:棉材质)制成。
一利用反光作用增加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条设置于该背心正,背面的表面上。
该配备包30由各类工具包所构成,每一工具包内能够装设各种监工用的工具(例如:卷尺、计算机、设计(施工)图、无线电、相机、小笔记本、工程笔、手电筒…等),所述配备包30分别缝设在该背心10正、背面表面的不同位置上。
借上述构件的组成,使用时,将各种监工用的工具分别放置在对应的配备包30内,这样,穿着该背心10时,即可同时携带监工用的工具,而使工作更有效率,同时,保证了监工人员的专业形象及降低工具遗失的几率。
该背心10正面靠近中央处设置有一卡扣40,当穿着该背心10时,可通过该卡扣40的扣合,使该背心10固定于身上。
该背心10背面设置有一放置设计(施工)图的配备包30。
各配备包30的开口上分别设有一盖体31。
各配备包30的盖体31,以一结合元件(如:磁铁、魔鬼毡)(图中未示)与配备包30相互结合。
如图3所示,该背心10内层设有数个口袋11,该口袋11可装设个人携带的物品(如墨镜、水壶、简易急救用具…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配备包的工作服,与前述公知技术相比较,还具有下列的优点:
1、将携带监工配备的配备包设于一工作服上,借助穿戴的方式携带监工配备,而使工作更有效率。
2、令监工人员减化携带监工配备的配备包,能够增加监工人员的专业形象,并减少配备的遗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大学,未经中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