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轮自动生产线电机光控伺服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556.4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兵;张苏红;洪礼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3/00 | 分类号: | G05D3/00;H02P7/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0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轮 自动生产线 电机 光控 伺服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轮自动生产线电机控制装置,尤其是电机光控伺服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砂轮自动生产线电机控制电路,其工作原理是使用行程开关控制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当线圈得电时交流接触器触点闭合,电机得电工作,当制动线圈得电时,电机开始制动。使用中发现,如果电路长时间工作时,制动线圈很容易被烧毁,并且正常工作时也伴有嗡嗡的低频叫声,能耗比较大,这种电机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和响应的灵敏度都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轮自动生产线电机光控伺服控制器,性能稳定,无噪声,能耗小,控制精度高,响应的灵敏度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机光控伺服控制器包括第一光敏电阻 Rd1、第二光敏电阻Rd2、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第三电位器RP3、放大器A1、第一二极管VT1和第二二极管VT2,第一光敏电阻Rd1与第二光敏电阻Rd2串联,第一电阻器R1与第二电阻器R2相连,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与第三电阻器R3串联,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10K的第四电阻器R4连接,放大器A1的输出端与第三电位器RP3、100K的第五电阻器R5连接,第一二极管VT1与第二二极管VT2相连。
砂轮自动生产线电机光控伺服控制器电路中,采用两个特性一致的光敏电阻检测光源,光敏电阻阻值随光通量而变化,即照度大时阻值减小,光线暗时阻值变大;当外来光源的光线射到伺服电路时,两个光敏电阻的阻值不平衡,信号经电阻构成桥路,经放大器放大,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与UA>UB、UA=UB、UA<UB相对应,这样,当电机正转、反转和停转时,使其入射光通量保持恒定;电机转动使其恢复到平衡点,第三电位器RP3根据跟踪能力进行调节,与其联动的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移动,自动修正跟踪方向使Rd1和Rd2阻值相等,使电机自动跟踪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无噪声,能耗小,控制精度和响应的灵敏度都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电机光控伺服控制器包括第一光敏电阻 Rd1、第二光敏电阻Rd2、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第三电位器RP3、放大器A1、第一二极管VT1和第二二极管VT2,第一光敏电阻Rd1与第二光敏电阻Rd2串联,第一电阻器R1与第二电阻器R2相连,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与第三电阻器R3串联,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10K的第四电阻器R4连接,放大器A1的输出端与第三电位器RP3、100K的第五电阻器R5连接,经一二极管VT1与第二二极管VT2相连。
第一光敏电阻Rd1和第二光敏电阻Rd2是特性一致的光敏电阻,其特性是阻值随光通量而变化,即照度大时阻值减小,光线暗时阻值变大;与其并联的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二电阻器R2用于防止由于光敏电阻的受光范围非常宽,尤其是高阻值时电路工作的不稳定;当外来光源的光线射到伺服电路时,光敏电阻Rd1和光敏电阻Rd2的阻值不平衡;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和第三电阻器R3构成桥路,其输出经放大器A1放大,放大器A1的工作状态与UA>UB、UA=UB、UA<UB相对应,这样,当电机正转、反转和停转时,使其入射光通量保持恒定;当电机转动使其恢复到平衡点,第三电位器RP3根据跟踪能力进行调节,与其联动的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移动,自动修正跟踪方向使第一光敏电阻Rd1和第二光敏电阻Rd2阻值相等,让电机自动跟踪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