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极耳整平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554.5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2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丁彩红;胡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极耳整平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的整平机构,属于锂电池化成技术,尤其适用于软包锂电池化成的自动化生产过程。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生产阶段,需要经过预充,抽气和二次封装,切边等工序,每个阶段的处理都会造成极耳的皱折,而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对电池极耳的平直度要求比较高,如果极耳不平直,则可能导致极耳无法被电极夹具正常夹持,影响该锂电池的化成无法正常进行。目前主要还是采用手工方式将电池极耳整理平整,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增大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极大的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极耳的平直度往往达不到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极耳整平机构,结构简单,实现利用简单的机构完成锂电池化成工艺过程中对锂电池极耳的平整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化成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极耳整平机构,包括工作底板、龙门支架、活动工作台、竖直动力源和水平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门支架固定在工作底板上,所述的龙门支架上居中安装有竖直动力源,所述的竖直动力源驱动其下端连接的活动工作台沿着其两侧的竖直导杆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的水平动力源安装在活动工作台的侧壁上,并驱动活动工作台内部布置的极耳整平板沿着一组水平导杆作水平往复运动。
所述的工作底板的上表面有电池固定凹槽,用于放置锂电池,电池极耳位于活动工作台的下方。
所述活动工作台的上端两侧通过竖直导杆与龙门支架相连,所述的活动工作台的下部呈倒U形,其倒U形的左右两侧分别由前端支撑板和后端支撑板组成,所述的前端支撑板和后端支撑板之间水连接有一组水平导杆,所述的前端支撑板位于电池极耳根部的正上方,所述的水平导杆上安装有与水平动力源连接的极耳整平板。
所述的前端支撑板的底部呈圆弧状。
所述的极耳整平板的底部始终高于前端支撑板的底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的整平机构,利用简单的机构实现了锂电池极耳的快速高效的整平工作,并且极耳被整平的平直程度远远大于人工操作,有利于提高锂电池化成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整平机构,包括工作底板1、龙门支架2、活动工作台3、竖直动力源4和水平动力源5。所述的龙门支架2固定在工作底板1上,所述的龙门支架2上居中安装有竖直动力源4,所述的竖直动力源4驱动其下端连接的活动工作台3沿着其两侧的竖直导杆31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的水平动力源5安装在活动工作台3的侧壁上,并驱动活动工作台3内部布置的极耳整平板6沿着一组水平导杆32作水平往复运动。
所述的工作底板1的上表面有电池固定凹槽,用于放置锂电池7,电池极耳71于活动工作台3的下方,所述活动工作台3的上端两侧通过竖直导杆31与龙门支架2相连,所述的活动工作台3的下部呈倒U形,其倒U形的左右两侧分别由前端支撑板33和后端支撑板34组成,所述的前端支撑板33和后端支撑板34之间水连接有一组水平导杆32,所述的前端支撑板33位于电池极耳71根部的正上方,所述的水平导杆32上安装有与水平动力源5连接的极耳整平板6,所述的前端支撑板33的底部呈圆弧状。
如图2所示,所述的水平动力源5和竖直动力源4均采用气缸,活动工作台3的初始位置在龙门支架2的中部,竖直动力源4驱动活动工作台3向下运动至前端支撑板33压住电池极耳71的根部为止。
然后如图3所示,水平动力源5驱动极耳整平板6按水平箭头方向运动,使整平板6在电池极耳71上捋过,从而将极耳71捋平。极耳整平后,活动工作台3在竖直动力源4的驱动下按竖直箭头方向退回到初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机舱灭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电动汽车的自动灭火系统及自动灭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