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双螺旋涡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526.3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8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28 | 分类号: | G01F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双螺旋 涡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检测和测量流体的涡轮流量计,特别涉及涡轮流量计中的一种涡轮结构。
背景技术
涡轮流量计由涡轮、外壳、设置在涡轮与外壳之间的内部计量腔等组成。涡轮设置在外壳内,在流体通过内部计量腔时,推动叶片转动进行计数。现有的涡轮流量计有很多缺点:一般只适用于低粘度的液体测量,对高粘度流体计量时,输出信号值变化与流速变化不成比例;量程比窄,只能用于过程控制,且精度达不到贸易交接的要求;当涡轮转速很高时,容易超出检测装置的最高检测频率,从而造成信号丢失,使得计数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能用于低粘度液体测量,又能用于高粘度液体测量的涡轮结构,且量程比宽,精度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双螺旋涡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外周的偶数个叶片,关键在于:每个所述叶片由螺旋角不同的前、后两段导程构成,叶片压力侧前段的导程与吸力侧前段的导程均为T1,叶片压力侧后段的导程为T2,吸力侧后段的导程为T3,且T1≥T2≥T3。
优选为,在所述叶片前段导程的外侧圆周面上嵌装有若干磁钢,所有磁钢同极朝向,并沿着螺旋线的延伸方向等距排列。增设多个磁钢,使磁场在检测位置处形成叠加效果,避免了由于涡轮转速过高、超出了检测装置的最高检测频率所造成的信号丢失,对高流速的流体计量准确度更好。
进一步,所述叶片的外端沿径向等宽,里端通过半径为R的圆弧过渡与转轴相连,且里端的宽度逐渐变小,所述叶片前段的横截面关于纵向中截面左右对称。使叶片质量在横截面的中间位置处集中,可提高叶片的灵敏度,同时,采用整体加工时,防止叶片与刀具发生干涉;叶片后段的横截面根据根据流体粘度不同而设置成非对称结构。
有益效果:涡轮叶片分为前后两段导程,前导程叶片提供稳定测量信号,后导程叶片根据不同粘度介质进行调节。这种双螺旋角叶片涡轮适用的流体粘度范围比普通涡轮流量计要广得多;同时,由于吸力侧、压力侧的后导程小于前导程,提高了流体对叶片的升力,叶片对流体流量的变化非常灵敏,完全可达到同步相应,量程比宽,能精度满足贸易交接要求;进一步,采用多磁钢排列方式,避免了检测时信号丢失,对高流速的流体计量准确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剂量计用于检测时的信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体化双螺旋涡轮,由转轴1、叶片2和磁钢3组成。
叶片2为偶数个(通常选用2个、4个、6个或8个),设置在转轴1的外周,叶片2和转轴1一体成型,每个叶片2由螺旋角不同的前、后两段导程构成,靠近流体入口(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为导程前段,远离流体入口的为导程后段。叶片2分为压力侧A和吸力侧B,因此,叶片压力侧A和吸力侧B均有两个导程,压力侧A前段的轴向距离为L1,对应的导程为T1,吸力侧B前段的轴向距离也为L1,对应的导程也为T1;压力侧后段的轴向距离为L2,对应的导程为T2,吸力侧后段的轴向距离为L3,对应的导程为T3;T2和T3根据流体粘度不同而进行设置,其值大小T1≥T2≥T3,其设计流量范围内的流体在涡轮表面均以层流方式流动。
最好是,在叶片2前段导程的外侧圆周面上嵌装有若干磁钢3,所有磁钢3同极朝向,并沿着螺旋线的延伸方向等距排列。需要说明的是,要达到如图3所示的信号波形,必须计算准确各磁钢3之间的排列距离,防止叠加后的波形出现变异而影响计数准确性,图3中,a为计数起点,b为计数终点。
进一步,如图2所示,叶片2分为外端和里端,与转轴1相连的一端为里端,另一端为外端。叶片2的外端沿径向等宽,里端通过半径为R的圆弧过渡与转轴1相连且里端的宽度逐渐变小,叶片2前段的横截面关于纵向中截面C左右对称,叶片2后段的横截面根据流体粘度不同而设置成非对称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去角圆筒工件整列轨道
- 下一篇:双压板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