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惯性振动给料机的激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513.6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瞿晓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弗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7/18 | 分类号: | B65G2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2018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惯性 振动 激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惯性振动给料机的激振器。
背景技术
振动给料机是利用振动原理进行给料的设备,广泛用于采矿、冶金、煤炭、化工及建材等行业。在振动给料机设备中,按激振方式分,有电磁振动给料机、自同步振动给料机、惯性振动给料机等。
图1、图2是惯性振动给料机的示意图,给料机是由给料槽体1、前弹簧支架2、激振器连接板3、后弹簧支架5、激振器6组成,当启动电动机4,电机轮7运转,皮带8带动激振器6工作产生激振力,使给料槽体1产生振动,从而将给料槽体内物料输送给下一个受料设备。
图3是双偏心轴激振器的示意图。装配前先将压板9用第一螺栓10与双孔轴承座13连接,然后将第一偏心轴16、第二偏心轴11穿入第一筒架15,用第二螺栓18将两件双孔轴承座13、第一筒架15与激振器连接板14连接,再依次装配各零件。皮带轮17带动第一偏心轴16转动,第一齿轮21与第二齿轮22啮合从而带动第二偏心轴11同时转动,当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离心力,使振动给料机产生振动,达到物料输送的目的,其运动轨迹为直线。上述激振器存在如下缺点:一、由于两件双孔轴承座13轴承孔是单独分别加工的,在激振器装配过程中,两件双孔轴承座13难以保证其两端轴承孔的同轴度。激振器零、部件装配时,必须将双孔轴承座13、第一筒架15、激振器连接板14、第一轴承12等零件逐一安装,才能使激振器连接成一体。其中最不合理的是第一螺栓10是位于第一筒架15的内腔,如果第一螺栓10松动脱落,将严重损坏第一筒架5造成漏油,导致第一轴承12损坏。二、用户在振动给料机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维修激振器,需要有较长时间停止物料输送的运作,要将激振器所有零件在现场逐一拆下,再更换所需要的零件。这样必须要求用户在振动筛使用现场具备良好的检修条件。由于激振器是位于振动给料机底部,维修人员操作时非常不方便。三、通常振动筛的作业现场环境清洁程度较差,在更换零件过程中不能确保激振器的装配质量,而且需要较长时间停止物料输送的运作,这样会影响到用户的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惯性振动给料机的激振器,其实现制造方便,又能确保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惯性振动给料机的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轴承座、激振器连接板、第二筒架、第三偏心轴、第三螺栓、第四偏心轴,第三偏心轴、第四偏心轴分别穿入第二筒架内,轴承座与第二筒架紧固,第二筒架与激振器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位于第四偏心轴的上方,第四齿轮位于第三偏心轴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三偏心轴、第四偏心轴都位于二个第二轴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偏心轴的下方设有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惯性振动给料机的激振器实现制造方便,又能确保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惯性振动给料机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惯性振动给料机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双偏心轴激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惯性振动给料机的激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惯性振动给料机的激振器包括第三齿轮31、第四齿轮32、轴承座33、激振器连接板34、第二筒架35、第三偏心轴36、第三螺栓38、第四偏心轴39,第三偏心轴36、第四偏心轴39分别穿入第二筒架35内,轴承座33与第二筒架35紧固,第二筒架35与激振器连接板34之间通过第三螺栓38连接,第三齿轮31与第四齿轮32啮合,第三齿轮31位于第四偏心轴39的上方,第四齿轮32位于第三偏心轴36的上方。第三偏心轴36、第四偏心轴39都位于二个第二轴承40上。第三偏心轴36的下方设有皮带轮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弗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弗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粉收集装置及铅粉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生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