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鱼群分布的智能投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232.0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5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徐连伟;任广涛;王琢晶;王迎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2 | 分类号: | A01K61/02;H04N7/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鱼群 分布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均是采用随机投饵的方式进行饲喂,即:在一个时间点下,在整个鱼塘覆盖的区域内采用远、中、近的方式,随机量的饵料进行投放。由于鱼群分布的不确定性,这种方式极大程度造成了饵料的浪费,同时也导致鱼群密集处饵料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目前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采用的随机投饵方式导致的饵料浪费严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基于鱼群分布的智能投饵系统。
基于鱼群分布的智能投饵系统,它包括投饵机,它还包括M个水下摄像机1、控制电路2、图像识别电路3和显示屏4;M为大于或等于4的整数;
M个水下摄像机1均布在鱼塘的水面下;所述M个水下摄像机1的摄像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2的摄像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的图像识别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图像识别电路3的图像识别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显示屏4的显示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电路2的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4的投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投饵机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它还包括M个防水光源5,所述M个防水光源5分别固定在M个水下摄像机1的本体上。
M个水下摄像机1中的N个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余的水下摄像机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与该N个水下摄像机1所在水平面异面。
控制电路2采用单片机、PLC或FPGA实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鱼塘内设置水下摄像机,采集不同区域的鱼群图像,并采用图像识别电路识别鱼群,控制电路根据识别结果控制投饵机进行投饵。本实用新型的投饵精确,饵料浪费程度低,饵料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基于鱼群分布的智能投饵系统,它包括投饵机,它还包括M个水下摄像机1、控制电路2、图像识别电路3和显示屏4;M为大于或等于4的整数;
M个水下摄像机1均布在鱼塘的水面下;所述M个水下摄像机1的摄像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2的摄像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的图像识别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图像识别电路3的图像识别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显示屏4的显示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电路2的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4的投饵机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投饵机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投入使用前,将M个水下摄像机进行编号,并设置控制电路以编号由小至大的顺序依此进行图像接收。然后在鱼塘内设置水下摄像机,并将对应区域进行记录,通过采集不同区域的鱼群图像,并采用图像识别电路识别鱼群;控制电路根据识别结果控制投饵机进行投饵。本实用新型的投饵精确,饵料浪费程度低,饵料利用率高。
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识别电路的图像识别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方法实现,如:聚类分析识别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基于鱼群分布的智能投饵系统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M个防水光源5,所述M个防水光源5分别固定在M个水下摄像机1的本体上。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水下摄像机1外加一个光源,以扩大水下摄像机1的拍摄区域。
并且,本实用新型将M个防水光源5设置为不同颜色,以便对水下区域进行区分,进一步提高投饵的准确率。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基于鱼群分布的智能投饵系统的区别在于,M个水下摄像机1中的N个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余的水下摄像机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与该N个水下摄像机1所在水平面异面。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拍摄水下两个层面上的鱼群分布情况,进一步提高投饵的准确率。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基于鱼群分布的智能投饵系统的区别在于,控制电路2采用单片机、PLC或FPGA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未经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