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锅防烫手防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7836.3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5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孝辉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47521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锅 烫手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套,尤其涉及一种火锅防烫手防护套。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火锅防烫手防护套虽然能起到防烫作用,但并不便于提拿,在连同火锅防烫手防护套移动火锅锅体时容易出现滑手,导致火锅防烫手防护套和火锅锅体摔烂,或火锅汤料倾泻而引起烫伤意外。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研制了一种改进的火锅防烫手防护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锅防烫手防护套,有效解决传统的火锅防烫手防护套虽然能起到防烫作用,但并不便于提拿,导致的在连同火锅防烫手防护套移动火锅锅体时容易出现滑手,火锅防烫手防护套和火锅锅体摔坏,或火锅汤料倾泻而引起烫伤意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锅防烫手防护套,包括绝热锅状套体1,该绝热锅状套体1的底部设有洞2,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锅状套体的上边缘上设有托耳3。
所述绝热锅状套体1的套壁靠近底部处设有孔4。
所述绝热锅状套体1的套壁靠近上边缘处设有凹口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火锅防烫手防护套的绝热锅状套体的上边缘上设有托耳,便于火锅防烫手防护套的提拿;所述绝热锅状套体的套壁靠近底部处设有孔,能让火锅锅体往孔外散热,且方便用手往孔内抬起降温的锅体来辅助提拿锅体;所述绝热锅状套体的套壁靠近上边缘处设有凹口,方便手指从凹口处提拿火锅锅体。这样能有效解决传统的火锅防烫手防护套虽然能起到防烫作用,但并不便于提拿,导致的在连同火锅防烫手防护套移动火锅锅体时容易出现滑手,火锅防烫手防护套和火锅锅体摔坏,或火锅汤料倾泻而引起烫伤意外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耐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热锅状套体1,该绝热锅状套体1的底部设有洞2,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锅状套体的上边缘上设有托耳3。
所述绝热锅状套体1的套壁靠近底部处设有孔4。
所述绝热锅状套体1的套壁靠近上边缘处设有凹口5。
本实用新型中的绝热锅状套体1的底部设有洞2,所述绝热锅状套体的上边缘上设有托耳3,使用时,将火锅锅体置入所述绝热锅状套体1内,手提起托耳3,这样就可以连同绝热锅状套体把火锅锅体提拿移动。
所述绝热锅状套体1的套壁靠近底部处设有孔4,能让火锅锅体往孔4外散热,且方便用手往孔4内抬起降温的锅体来辅助提拿锅体。当火锅锅体放进绝热锅状套体1后,该锅体的底部与所述洞2所在平面之间有间隙时,能进一步方便热量往孔4外散出。
所述绝热锅状套体1的套壁靠近上边缘处设有凹口5,方便手指从凹口5处提拿火锅锅体。
这样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耐用,能有效解决传统的火锅防烫手防护套虽然能起到防烫作用,但并不便于提拿,导致的在连同火锅防烫手防护套移动火锅锅体时容易出现滑手,火锅防烫手防护套和火锅锅体摔坏,或火锅汤料倾泻而引起烫伤意外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孝辉,未经张孝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7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槽孔滑键式简易自锁斜滑块副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高层分布式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