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接供电的安全感应龙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57044.6 | 申请日: | 2013-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2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仁;余水;卢岳山;温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供电 安全 感应 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卫浴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间接供电的安全感应龙头,其大大提升了感应龙头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感应龙头的研究正处于高峰阶段,诸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511845.4公开的一种全自动感应龙头、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77096.0公开的一种感应龙头、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77370.1公开的入墙式感应龙头以及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508839.3公开的可控流量感应龙头。
上述专利文献均是利用感应组件获得感应信号,经过控制器的分析处理后再通过电磁阀装置来实现水路的打开和关闭,为了让感应组件、控制器以及电磁阀装置均可以正常工作,感应龙头中均需要设置电池组件或者自发电模块。
但是,基于采用电池组件或者自发电模块供电的方式,会使得整个感应龙头的电路部分均处于一个相对湿度大的工作环境下,即整个电路部分容易受潮,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感应龙头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接供电的安全感应龙头,其采用间接式供电,使得电路板部分完全密封在一个密封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安全感应龙头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间接供电的安全感应龙头,包括龙头本体以及感应控制阀组件,该感应控制阀组件具有传感器、驱动电路电路板和电磁阀,该驱动电路电路板上具有控制器,该传感器、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相连,该电磁阀设置在进水管路与龙头本体之间;其中,该感应控制阀组件还具有保护盒和第一线圈单元,该驱动电路电路板、电磁阀和第一线圈单元均密封设置在保护盒内,该安全感应龙头还包括充电盒、非接触间接充电电路板以及第二线圈单元,该第二线圈单元和非接触间接充电电路板相连并均位于充电盒内,该第二线圈单元与第一线圈单元电磁感应以在第一线圈单元上生成电压,该非接触间接充电电路板与市电相连。
进一步,该安全感应龙头还包括市电插头,该市电插头与非接触间接充电电路板。
进一步,该感应控制阀组件在驱动电路电路板上还形成有第一线圈支架,该充电盒内还设置有第二线圈支架,该第一线圈单元固定在第一线圈支架上,该第二线圈单元固定在第二线圈支架上。
进一步,该充电盒包括相互盖合而成的上盖和下盖。
进一步,该传感器为语音感应模块、光敏感应模块、红外感应模块或者雷达感应模块。
进一步,该非接触间接充电电路板包括整流滤波模块和高频振荡模块,该整流滤波模块与市电相连,该高频振荡模块设置在第二线圈单元与整流滤波模块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接供电的安全感应龙头,其利用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之间的电磁感应,从而实现为驱动电路电路板进行供电,即实现了间接供电;同时由于该第一线圈单元、驱动电路电路板和电磁阀均密封设置在保护盒内,如此使得整个安全感应龙头的电路板部分均密封在一个密封环境中,使得其不会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大大延长了安全感应龙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接供电的安全感应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保护盒和充电盒部分剖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的原理框图。
图中:
安全感应龙头 100
龙头本体 1 感应控制阀组件 2
传感器 21 驱动电路电路板 22
单片机 221 电磁阀 23
脉冲式电磁阀驱动电路 231 保护盒 24
第一线圈单元 25 第一线圈支架 26
充电盒 3 非接触间接充电电路板 31
整流滤波模块 311 高频振荡模块 312
第二线圈单元 32 第二线圈支架 33
上盖 34 下盖 35
市电插头 4 进水管路 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7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