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输线路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7030.4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1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欣和嘉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8 | 分类号: | G02B6/48;H02G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线路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传输线路保护装置。
架空光缆传输由钢绞线、光缆、电杆、夹板、抱箍及挂钩等组成。钢绞线用于悬挂光缆,在架设光缆时,悬挂光缆的钢绞线用夹板及抱箍与电杆牢牢固定。
全球各地每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断,造成大量电杆倾倒、拉断钢绞
线、绷断光缆,导致通信大面积中断。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业务、造成经济损失,给抢险指挥及维护也带来极大的不便。出于维修人员人身安全的考虑,自然灾害发生时通常不会立即派人现场抢修,由于上述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在漆黑的夜晚及地震时期,只有待险情缓解后方能派员进场抢修,延误抢修时机,由于光缆网络直接关系到灾区通信网络的正常与否,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光缆被扯断导致的损失不仅限于通信网络本身,由于通信不畅造成的二次损失通常更为巨大。
由于电杆与钢绞线通过夹板固定连接,不能脱离,因此,在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造成电杆倾时,会拉断钢绞线, 继而拖断传输光缆。
为了便于日常维护、融纤等,光缆通常留有若干米余缆圈,该余缆圈直径约0.6米、长度15‑30米,平时用金属夹子夹紧固定,使其不能打散松动。
为克服现有技术钢绞线与电杆牢固连接,造成电杆倾倒时拉断钢绞线,绷断光缆导致通信大面积中断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线路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传输线路保护装置,包括定位悬锤,脱离器基座和钢绞线夹板,
所述钢绞线夹板下方固定有挂钩;
所述脱离器基座底部开有悬挂通孔,脱离器基座顶部有与钢绞线夹板配合的平移咬合结构,脱离器基座还包括用于与电杆连接的电杆连接结构;
所述定位悬锤包括悬锤本体和与悬锤本体连接的悬锤臂,所述悬锤臂顶端具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悬挂结构。
具体的,所述挂钩为直角L形。
具体的,所述挂钩为直角L形。
具体的,所述悬挂结构为固定在悬锤臂顶端的第一轴承滚轮。
具体的,所述电杆连接结构为位于脱离器基座侧壁上的螺栓安装通孔。
具体的,所述钢绞线夹板与脱离器基座均为L形折板,所述钢绞线夹板顶板边缘有向外突出的咬合板;所述脱离器基座侧壁顶部具有与所述咬合板宽度相同的矩形凹陷。
优选的,所述悬锤臂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滚轮。
具体的,所述钢绞线夹板包括夹板本体和钢绞线固定板,所述钢绞线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夹板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挂钩和悬挂结构的材料为不锈钢。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输线路保护装置,改变目前钢绞线与电杆的固定方式,使之在电杆倾倒时钢线、光缆能与之脱离,以保护通信光缆不被拉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示意图;
各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钢绞线夹板 2.脱离器基座 3.挂钩 4.螺栓安装通孔 5.悬锤臂6.悬锤本体 7.咬合板 8.矩形凹陷 9.悬挂通孔 10.钢绞线固定板11.第一轴承滚轮 12第二轴承滚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传输线路保护装置,包括定位悬锤,脱离器基座2和钢绞线夹板1,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传输线路保护装置,包括定位悬锤,脱离器基座2和钢绞线夹板1,
所述钢绞线夹板下方固定有挂钩;
所述脱离器基座底部开有悬挂通孔9,脱离器基座2顶部有与钢绞线夹板1配合的平移咬合结构,脱离器基座还包括用于与电杆连接的电杆连接结构;
所述定位悬锤包括悬锤本体和与悬锤本体连接的悬锤臂5,所述悬锤臂顶端具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悬挂结构。
在正常使用状态,钢绞线被钢绞线夹板夹持,钢绞线夹板放置在脱离器基座上面,与脱离器基座通过平移咬合结构咬合在一起,所述平移咬合结构保证在钢绞线夹板1和脱离器基座2在水平方向不发生相对位移。光缆从钢绞线夹板与脱离器基座之间或侧旁穿过,定位悬锤的悬锤臂穿过脱离器底部的悬挂通孔,通过位于悬锤臂顶端的悬挂结构悬挂在钢绞线夹板下方的挂钩上。钢绞线夹板、脱离器基座和定位悬锤通过上述方式连接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位于脱离器基座上的电杆连接结构与电杆固定连接。悬锤受重力作用,自动与电杆一起保持竖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欣和嘉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欣和嘉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7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发光式读数显微镜
- 下一篇:一种单芯蝶形光缆热熔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