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车载降压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6688.3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5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邵剑辉;喻应芝;邢迁迁;林琳;陈占地;张凤;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讯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王艺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蓝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车载 降压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车载降压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车载降压电源体积大,安装不方便,无法集成到单锭机箱内。单芯片电源芯片又无法满足大电流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车载降压电源体积大,而单芯片电流输出能力不够的问题,提出一种微型车载降压电源,其成本低、体积小、输出电流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车载降压电源,包括降压主控芯片U1、MOS管Q1、二极管D1、电感L1、9个电容和6个电阻,其中,
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LTC3864HMSE,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VIN相连;第九电容C9和第七电容C7并联,一端与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VIN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十引脚SENSE相连;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VIN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九引脚CAP相连;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VIN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八引脚RUN相连;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八引脚RUN相连;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一引脚PLLIN/MODE、第二引脚FREQ和第三引脚SGND均接地;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四引脚SS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六引脚ITH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六引脚ITH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管Q1为P沟道MOS管,栅极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GATE相连,源极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十引脚SENSE相连,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三电容C3和第8电容C8并联,一端与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并联,一端与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五引脚VFB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降压主控芯片U1的第五引脚VFB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上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尺寸为46mm*28.5mm*20mm。
优选地,上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电压输入范围为:8V~48V;
所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输入电压大于17V时,输出电压17V;输入电压小于17V时,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输出电压17V时,输出电流能力为6A。
优选地,上述微型车载降压电源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电感L1的型号为CSB1810-100M,MOS管Q1的型号为MTB30P06VT4G,二极管D1的型号为MBRB20H100CTT4G。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器件少,降低了总体成本;
2、体积小: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有效降低模块占用空间;
3、功率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功率MOS管和续流二极管可为整个电路提供6A的电流;
4、运行稳定:所选用器件通过Q100认证;
5、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尺寸小,直接焊接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车载降压电源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微型车载降压电源,包括降压主控芯片U1、MOS管Q1、二极管D1、电感L1、9个电容和6个电阻,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讯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讯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6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