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082.6 | 申请日: | 201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向阳;杨勇;杨贺启;边培生;陈永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清泉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85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除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
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伴随污水带来的臭味给人们及工作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如何将异味处理干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可以方便快速的经过多道过滤将排污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处理掉,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上端设有出气管,出气管与筒体之间成锥形连接,所述的筒体内壁设有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托板,所述的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托板均采用网板,所述的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托板相邻之间形成第一除臭层、第二除臭层、第三除臭层。
所述的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除臭层采用多介质物填充于透气性网袋中构成。
所述的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除臭层采用生物填料充于透气性网袋中构成。
所述的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除臭层采用活性炭填充于透气性网袋中构成。
所述的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外壁下端设有凸耳,凸耳上开有安装孔。
所述的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与出气管及锥形连接 段内壁涂覆有防腐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筒体内自下至上安装有三层除臭层,可以方便快速的将排污过程中产生的异味、臭味处理干净,无二次污染,投资少,安装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污水处理用除臭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上端设有出气管2,出气管2与筒体1之间成锥形连接,筒体1内壁设有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隔板3、中隔板4、下隔板5、托板6,上隔板3、中隔板4、下隔板5、托板6均采用网板,上隔板3、中隔板4、下隔板5、托板6相邻之间形成第一除臭层7、第二除臭层8、第三除臭层9。
第一除臭层7采用生物填料和活性炭混合而成的多介质物填充于透气性网袋中构成。
第二除臭层8采用生物填料填充于透气性网袋中构成。
第三除臭层9采用活性炭填充于透气性网袋中构成。
筒体1外壁下端设有凸耳10,凸耳10上开有安装孔11。
筒体1与出气管2及锥形连接段内壁涂覆有防腐涂层12,提高了防腐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于有异味排出的池洞口或管道口,可以有效的将异味清除干净,降低环境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清泉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蚌埠市清泉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