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厚淤泥地基污水管和综合管沟穿越中心沟的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3479.3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7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肖策;蒋伟;张磊;朱忠来;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9 | 分类号: | E02D29/0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厚 淤泥 地基 污水 综合 穿越 中心 施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虹吸污水管和综合管沟穿越中心沟的施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厚淤泥地基污水管和综合管沟穿中心沟越海底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下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围堰明挖法、气压沉箱法、盾构法和沉管法,应用较多的是盾构法和沉管法。其中,盾构法采用盾构机作为隧道施工机具。盾构机外壳一般为圆筒形,其前部为装置开挖设备的切口环,中部为装置推进设备的支持环,尾部为掩护拼装衬砌工作的盾尾。用盾构法施工的优点是施工安全,不影响水上交通。缺点是隧道引道长度较大,接缝较多,容易发生渗漏;在岸上段内施工时,可能发生地面沉降,造成危害。这种方法比较多地用于松软地层的水下隧道施工。沉管法是把水下隧道按设计要求,在岸上船坞中分段预制成管段,然后用拖船浮运到位,沉放到预先浚挖好的槽中,并在水下依次把管段连接起来,建成穿越水域的隧道。其优点是建成的隧道整体性好,防水性好,引道较短或坡度较缓,可用于大尺寸的矩形断面隧道的施工。缺点是影响水上交通。
水下管道一般有两种铺设方式:一)铺设在水底上;二)埋设在水底下沟槽内。
在沿海地区淤泥质土层厚度较深,需要同时考虑综合管沟和倒虹吸污水管穿越海底,从施工技术和工程成本两方面考虑,需要探索出综合施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深厚淤泥地基污水管和综合管沟穿越中心沟的施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厚淤泥地基污水管和综合管沟穿越中心沟施工结构,所述污水管和所述综合管沟设置在同一水下沟槽内。
在所述中心沟外侧修筑有排洪通道,在所述水下沟槽的施工区域形成吹填砂陆地,在所述吹填砂陆地上施工所述污水管和所述综合管沟。
所述污水管为倒虹吸式污水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污水管和综合管沟同槽设置,减少了基坑的支护费用,施工速度快;2)污水管和综合管沟同槽减少吹填砂横断面宽度,用砂量减少,施工成本降低;3)将施工区域进行吹填砂处理,与搭设钢便桥相比,减少施工费用支出;4)由水上施工改为陆地施工,效率提高,安全和质量有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
图3是中心沟恢复通航后的断面图。
图中:1、综合管沟,2、污水管,3、桥梁,4、水下沟槽,5、吹填砂陆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3,一种深厚淤泥地基污水管和综合管沟穿越中心沟的施工结构,所述污水管2和所述综合管沟1设置在同一水下沟槽内。
在所述中心沟外侧修筑有排洪通道,在所述水下沟槽4的施工区域形成吹填砂陆地5,在吹填砂陆地上施工所述污水管2和所述综合管沟1。
所述污水管2为倒虹吸式污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
一)将污水管2和综合管沟1归置在同一水下沟槽内
中心沟宽度180m、水深平均5m,将两根原规划位于桥梁3东侧的倒虹吸污水管2改线至桥梁3西侧,使其与综合管沟1在同一水下沟槽4内,基坑支护只作一次;
二)形成陆域施工区
1)在中心沟外侧修筑排洪通道,为保证现状水闸的水排出中心沟,在中心沟外侧另设70m宽排洪通道,沟渠开挖后采用石笼护坡;
2)将道路范围内的中心沟进行吹填砂处理形成陆域。吹填砂范围也包括桥梁3的施工区域,其标高与道路相同1.7m,顶面采用0.5m开山石和0.3m泥结碎石填筑,保证大型机械通行作业;
三)完成结构施工
在陆域进行桥梁3、污水管2和综合管沟1的结构施工;
四)恢复中心沟通航
结构施工完成,且基坑回填后,开挖中心沟吹填砂至设计通航标高,恢复中心沟排洪通道功能。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3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