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棕小夹角果穗采收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3075.4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9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财;林位夫;谢贵水;邹积鑫;蔡明道;姚行成;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1/06 | 分类号: | A01D1/06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地址: | 57173***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棕 夹角 果穗 采收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果实采收领域,涉及一种油棕果穗采收装置,具体是一种油棕小夹角果穗采收刀具。
背景技术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g.),为棕榈科(Palmae)油棕属(Elaeis)常绿高大乔木(树高约8-20米)。油棕果穗着生在叶腋里,单个果穗重量5-20公斤或更重。果穗采收方法是用刀伸入叶腋里将果柄砍断取出果穗。当叶片夹角较小时,则先在叶片基部将叶片砍掉,然后再用采收刀伸入到树干与果穗柄基部的夹缝处将果柄砍断取出果穗。一般情况下,针对叶柄基部坚韧、树干与果穗柄基部的夹缝较小的类型,尤其是当树干较高时,生产上采用镰刀状的采收刀具:刀身呈弯弧形,刀尖与刀身的宽度基本一样。但实际使用情况表明,这种刀比较适用于叶片基部与果穗基部(叶/果)、果穗基部与树干(果/干)夹角大于20度以上的果穗收获,当其夹角小于20度以下时,由于刀尖、刀身太大,采收刀难伸入到其夹缝中,采收十分费时费力,油棕果穗采收费用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棕小夹角果穗采收刀具,比较适合于针对叶/果、果/干夹角小于20度的果穗采收,可降低采收强度,提高采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棕小夹角果穗采收刀具,由刀尖、刀身及刀柄构成,所述刀尖呈锐三角形结构,其背部斜边与刀刃的夹角为5~10度;所述刀身呈弯弧形结构,刀刃呈抛物线形,刀身的两端分别与刀尖、刀柄连接,由此由5~10度夹角刀尖、弯弧形刀身和刀柄构成采收刀。采收果穗时,锐三角形刀尖很容易伸入到较小的夹缝中,可比较顺利地割断叶片基部或果柄。
所述刀身由刀背至刀刃方向的截面呈倒等边三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方便,采用具有较小夹角的刀尖以及弯弧形刀身结构,可以实现快速采收果穗与叶片基部夹角为小角度类型(小于20度)的果穗,采收效率高,采收劳动强度低,适合于大田推广应用,可作为油棕树果穗采收工具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尖;2、刀尖背部斜边;3、刀身;4、刀柄;5、刀尖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图1中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油棕小夹角果穗采收刀具由刀尖1、刀身3及刀柄4构成,所述刀尖1呈锐三角形结构,刀尖背部斜面2与刀尖刀刃5的夹角为10度,刀尖部斜边长为12厘米,刀尖同刀身衔接;所述刀身3为弯弧形结构,刀刃呈抛物线形,刀身宽度为5厘米,刀背厚度为30毫米,刀身弧长度为27厘米,刀身的刀背至刀刃的截面呈倒等边三角形,刀身同刀柄4衔接。在对果穗叶片基部夹角为小角度类型(小于20度)类型油棕树进行采收时,前部夹角为10度结构的刀尖容易将采收刀进入果穗叶片基部,之后使用弯弧形刀身及抛物线形的刀刃砍断叶片基部和果穗柄,完成采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3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