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汽化冷却除氧器压力放散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1827.3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8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汽化 冷却 压力 放散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炼钢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化冷却除氧器压力放散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工艺中,汽化冷却系统是保证冷却烟罩的重要环节,也可以在转炉炼钢过程中进行热量回收产生蒸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汽化烟道的寿命是对汽化冷却系统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要保证汽化烟道的寿命,烟道循环冷却水的含氧量必须降低,除氧器是烟道循环冷却水的关键设备。除氧器是依靠蒸将循环冷却水加热,一般控制除氧器内压力控制在0.2MPa~0.3MPa为宜,将除氧器内水温控制在131℃左右。所以除氧器内的压力控制即成为除氧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
参照图1所示,现有汽化冷却除氧器压力放散控制系统,包括除氧器1,除氧器1上设有压力变送器2、PLC控制器3和电动放散阀6,所述压力变送器2、电动放散阀6分别与PLC控制器3连接。在转炉正常生产过程中,正常操作流程是由软水箱给除氧器1补水,由蒸汽管网引入蒸汽进入除氧器1内将除氧器1内的软水加热,通过压力变送器2控制除氧器1内的蒸汽压力,使水温达到131℃,当转炉吹炼消耗掉汽包内的水后,由除氧器1补水至汽包。除氧器1上的放散阀一般设置为电动放散阀6,当由蒸汽管网通过调节阀7引入的蒸汽导致除氧器1内压力过高时(一般为0.4MPa打开,0.3MPa关闭),通过PLC控制器3打开除氧器1上的电动放散阀6。由于电动放散阀6的动作特点是动作较慢,当打开电动放散阀6初期,除氧器1压力下降不明显,当电动放散阀6完全打开后,由于放散管管径过大,会导致除氧器1压力下降过快,除氧器1内水温降低,除氧效果不好,影响除氧效率。由于除氧器电动放散阀6开阀和关阀设定值范围过小,电动放散阀6动作频繁,阀门也容易损坏,给生产维护造成很大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除氧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化冷却除氧器压力放散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汽化冷却除氧器压力放散控制系统,包括除氧器本体,除氧器本体上设有压力变送器、PLC控制器和放散阀,所述压力变送器、放散阀分别与PLC控制器连接,压力变送器用于测量除氧器的压力,所述除氧器本体上的放散阀采取两台气动切断阀,PLC控制器用于通过压力变送器测得的压力控制两台气动切断阀的开关。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两台气动切断阀的公称直径一大一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除氧器本体上还设有安全放散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两台公称直径一大一小的气动切断阀分级控制放散除氧器压力:
a)当除氧器压力高于第一放散值H1时仅打开公称直径小的气动切断阀放散除氧器压力;
b)当除氧器压力继续上升,超过第一放散值H1过多到达第二放散值H2后,同时打开公称直径大的气动切断阀,保持两台气动切断阀同时迅速放散除氧器压力;
c)当除氧器压力低于第一危险值L1后,立刻关闭公称直径大的气动切断阀;
d)当压力继续降低至第二危险值L2后,同时关闭公称直径小的气动切断阀;
上述第一放散值H1、第二放散值H2、第一危险值L1、第二危险值L2满足关系式H2>H1>L1>L2。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原来的电动放散阀压力控制系统来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原来除氧器上的电动放散阀更改为两台公称直径一大一小的气动切断阀,气动切断阀相对于电动放散阀来说最大的特点是开阀关阀相应速度要快得多,开阀后压力下降延时小;利用气动切断阀开阀关阀动作快的特点,分级控制放散除氧器压力,很好地解决汽化冷却除氧器放散后压力下降过快压力控制不稳的问题,维持除氧器压力较长时间处在能够外送蒸汽的压力等级,压力控制精确,增强除氧效果,同时增加蒸汽回收时间和汽化烟道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汽化冷却除氧器压力放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化冷却除氧器压力放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氧器,2-压力变送器,3-PLC控制器,4-气动切断阀,41-DN100气动切断阀,42-DN50气动切断阀,5-安全放散阀,6-电动放散阀,7-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1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钓竿保持装置
- 下一篇:降冰片烯类、丙烯酸酯类和戊烯类共聚用催化剂及共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