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空心方桩增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1657.9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9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冬;彭超;刘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技桩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空心 增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空心方桩增强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增加空心方桩强度的预应力空心方桩。
背景技术
空心方桩比管桩有三点优越性:第一、外截面为方形比圆形更适宜堆放,空心方桩的方形截面比圆形更有利于接桩施工,还有就是在在静压法施工中空心方桩不会像管桩那样容易被夹碎;第二、在相同面积实体形状中,圆周长最小,即空心方桩截面的外圆长一般比相同截面积的管桩的周长大,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说明。对于以侧摩阻力为主的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的桩型,空心方桩占有优势;第三、相同的截面积,空心方桩比管桩的截面惯性矩大些。
在目前的市场上使用中的预应力空心方桩,其桩身的结构通常都为在钢筋笼的外部包裹上一层混凝土层,其桩身的抗剪性能与钢筋笼的抗剪性能密切相关,而现有的钢筋笼其抗剪主筋性能主要体现在主筋上,而构成钢筋笼的主筋的数量比较少,因此抗剪性能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空心方桩强度的预应力空心方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应力空心方桩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预应力空心方桩;
在预应力空心方桩的桩体中心沿着所述预应力空心方桩长轴方向具有一贯穿整个预应力空心方桩的中心通孔,所述预应力空心方桩的外周横截面呈方形;
所述预应力空心方桩的方桩桩体主要包括钢筋笼、混凝土层及端板,钢筋笼由若干沿着空心方桩长度方向延伸的主筋以及螺旋围绕所述主筋的箍筋两部分组成,混凝土层将整个钢筋笼包裹在内,所述混凝土层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的端板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层的两端;
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混凝土层内设置有若干根钢纤维,所述钢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纤维的横截面呈圆形状,钢纤维的长度在5cm-10cm之间,所述钢纤维的直径在0.4mm-0.6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预应力空心方桩的混凝土层内设置若干钢纤维,利用钢纤维本身硬度较高、粘结性,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层的强度,最终达到了增强整个预应力空心方桩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空心方桩增强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空心方桩增强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空心方桩增强结构主要为一预应力空心方桩,预应力空心方桩主要包括钢筋笼、混凝土层8及端板3三部分。
钢筋笼主要由主筋1以及箍筋2两部分组成,主筋1有若干根,沿着预应力空心方桩的长轴方向进行延伸,并且所有主筋1围绕着预应力空心方桩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箍筋2整体呈螺旋状,并且围绕着所有的主筋1进行旋转缠绕,混凝土层8将整个钢筋笼包裹在内,并且整体的混凝土层8为长方体结构,混凝土层8的横截面呈方形状,端板3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层8的两端。
在混凝土层8的内部设置有钢纤维4,钢纤维4一共有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层8的内部,钢纤维4的横截面呈圆形状,各个钢纤维4的长度设置在5cm-10cm之间,钢纤维4的直径在设置在0.4mm-0.6mm之间。
由图2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在预应力空心方桩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中心通孔5,中心通孔5沿着预应力空心方桩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预应力空心方桩,预应力空心方桩的外周横截面呈方形,中心通孔5的横截面也呈方形,并且方形中心通孔5的横截面的每一条棱边6与端板3的棱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每相邻两个棱边6之间的夹角为圆弧角7。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通孔5的横截面也可以呈圆形状,当中心通孔5的横截面呈圆形状使,圆形中心通孔5的圆心与端板3的中心在同一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技桩业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技桩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1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查询最小化最大距离位置的动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泄洪闸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