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干式变压器低压铜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1634.8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2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张孝金;耿德飞;牛敬坤;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辰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型干式 变压器 低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铜排,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型干式变压器低压铜排。
背景技术
干式变压器是指铁芯和绕组不浸在绝缘液中的变压器,被广泛用于电站、工厂、医院等场所。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干式变压器逐渐发展为配电变压器的主流。干式变压器低压铜排连接在低压线圈的进出端。
如图1所示,传统的干式变压器低压铜排为单面出线的铜排结构,即只在变压器励磁铁芯1一侧设置铜排3,两个铜排3平行设置,并通过铜排支撑件5相互连接,两个铜排3的下端与绕组线圈4相接,铜排3通过铜排支撑件5、加紧槽钢2与励磁铁芯1相接。工作原理是:变压器励磁铁芯1经励磁后在变压器低压绕组线圈4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汇流于结构铜排3中,变压器通过结构铜排3对外输出电能。
对于传统的较大容量的低压干式变压器,其低压电流也较大,但一般也和小容量变压器一样采用单面出线的铜排结构:绕组线圈采用单层铜箔绕制,绕组涡流损耗高;单一铜排出线,铜排截面大,加工困难,发热量高,易引发短路故障,而一旦发生短路故障,铜排中所产生的短路力又会对变压器加紧槽钢产生破坏性影响,不利于变压器长期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型干式变压器低压铜排,在保证铜排截面的同时,还能减小单根铜排的规格,在对铜排进行折弯、冲孔等加工操作时较为方便,此外,铜排的发热量小,有利于变压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良型干式变压器低压铜排,包括铜排,所述的铜排之间通过铜排支撑件相互连接,所述的铜排的下端与绕组线圈相接,所述的铜排通过铜排支撑件、加紧槽钢与励磁铁芯相接,所述的励磁铁芯两侧均设有铜排,两侧的铜排通过铜排支撑件和桥接铜排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绕组线圈采用双层铜箔绕制的绕组。
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改用双面铜排进行出线,即在励磁铁芯两侧均设有铜排,中间以桥接铜排实现连接。上述结构在保证铜排截面的同时,还能减小单根铜排的规格,在对铜排进行折弯、冲孔等加工操作时较为方便,此外,铜排的发热量小,一旦发生短路故障,铜排中所产生的短路力仅为原结构的1/4,大大减小了短路力对加紧槽钢和铜排支撑件的影响,有利于变压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励磁铁芯,2、加紧槽钢,3、铜排,4、绕组线圈,5、铜排支撑件,6、桥接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干式变压器低压铜排,包括铜排3,所述的铜排3之间通过铜排支撑件5相互连接,所述的铜排3的下端与绕组线圈4相接,所述的铜排3通过铜排支撑件5、加紧槽钢2与励磁铁芯1相接,所述的励磁铁芯1两侧均设有铜排3,两侧的铜排3通过铜排支撑件5和桥接铜排6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绕组线圈4采用双层铜箔绕制的绕组时,此双层绕组铜箔结构所产生的涡流损耗比原结构降低一半以上。
变压器励磁铁芯1经励磁后在变压器低压绕组的双层铜箔中产生相互独立的感应电流,绕组铜箔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分别汇流于独立结构铜排3中,变压器通过桥接铜排6将两者汇集对外输出电能。
本实用新型改用双面铜排进行出线,即在励磁铁芯1两侧均设有铜排3,中间以桥接铜排6实现连接。上述结构在保证铜排3截面的同时,还能减小单根铜排3的规格,在对铜排3进行折弯、冲孔等加工操作时较为方便,此外,铜排3的发热量小,一旦发生短路故障,铜排3中所产生的短路力仅为原结构的1/4,大大减小了短路力对加紧槽钢2和铜排支撑件5的影响,有利于变压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辰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辰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1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元件的绕线涂胶一体机
- 下一篇:新型磁吸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