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钛金属管抛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1388.6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刚;吕伟青;章建国;凌志雄;唐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中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抛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光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金属管抛光机。
背景技术
由于钛金属材料具有公知的韧性好、比重小、耐磨损、耐腐蚀和耐高温等优异的特性而被誉为太空金属,并且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如电子、电器、军工、发电、航空、航天和航海等。由于钛金属管在生产过程中经轧制后,往往会在外表面出现微裂纹和轧制皱褶(或称轧痕)之类的缺陷,因而需将微裂纹和轧制皱褶之类的暇疵去除,以确保钛金属管的整体质量。
由于已有技术中的抛光机是通过调节一对导向轮之间的间距而对不同规格的钛金属管进行抛光的,因此一旦钛金属管的直径超出了一对导向轮的极限调节程度,那么无法对其实施抛光,只能凭借于手工修磨的方式将钛金属管外表面的前述微裂纹、轧痕等处置(去除),于是不仅工效低、工人的作业强度大,而且易在钛金属管的外表面形成凹坑,使钛金属管产生二次缺陷。尤其,由于手工修磨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人的经验、责任心和情绪等因素相关,因此修磨质量往往难以达到期望的要求。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有关抛光机的技术信息,如CN201848759U(不锈钢管用镜面抛光机)、CN201455795U(长轴件抛光机)、CN201295877Y(钢管用抛光机)、CN202716149U(一种新型抛光机)和CN2482481Y(管材表面抛光机),等等。并不限于例举的这些抛光机对于钛金属管表面抛光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因为为了既保障对钛金属管表面的抛光效果又保障抛光效率,因此在抛光过程中不仅需要使钛金属管处于水平移动,而且还需使钛金属管以360°旋转,此外还应避免抛光机构与驱使钛金属管运动的动力传动机构之间产生互相干涉的情形,等等。
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556214U推荐的可调节抛光机高度的钢管外圈抛光机,虽然具有其说明书第0006栏著称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不具有将钢管水平移动和圆周方向旋转的功能,因而不足以全面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障钛金属管在水平方向移动又能使钛金属管以360°回转并且还可避免抛光机构与驱使钛金属管运动的动力传动机构之间产生相互干涉的情形而藉以满足高效率并且自动化地对钛金属管表面进行抛光要求的钛金属管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钛金属管抛光机,包括一对彼此并行的导轨,该一对导轨敷设在抛光作业场所的地坪上;一移动小车,该移动小车与所述的一对导轨滑动配合,并且位于一对导轨的一端;一钛金属管挟持旋转机构,该钛金属管挟持旋转机构与所述的一对导轨滑动配合,并且位于一对导轨的另一端;一用于驱使所述钛金属管挟持旋转机构在所述导轨上往复移动的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对应于所述一对导轨中的其中一根导轨的一侧,并且与钛金属管挟持旋转机构连接;一个或一对抛光机构,设置在抛光作业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对应于所述一对导轨中的另一根导轨的一侧;一对信号采集器撞头,该一对信号采集器撞头设置在一对导轨中的任意一根导轨上,并且该一对信号采集器撞头中的其中一个信号采集器撞头对应于所述钛金属管挟持旋转机构朝向所述移动小车的一侧,而一对信号采集器撞头中的另一个信号采集器撞头对应于钛金属管夹持旋转机构背对移动小车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一移动小车底盘和一对彼此配合的钛金属管托轮,在移动小车底盘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各转动设置有一对小车底盘滚轮,小车底盘滚轮与所述的导轨构成滚动副,一对钛金属管托轮转动地支承在托轮架上,托轮架固定在移动小车底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钛金属管挟持旋转机构包括牵引小车、第一电机、第一减速箱、第一、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和卡盘,在牵引小车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各枢轴设置有一对滚轮,滚轮与所述的导轨构成滚动副,并且牵引小车与对应于所述一对导轨中的其中一根导轨的一侧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箱固定在牵引小车上,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轴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第一减速箱的减速箱动力输入轴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卡盘固定在第一减速箱的减速箱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所述的移动小车相对应,所述的一对信号采集器撞头分别对应于所述牵引小车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中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中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1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机械专用维修工具
- 下一篇:一种卧式磨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