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持续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0859.1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2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安新城;徐齐云;韩诗畴;叶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持续 黑水 成虫 产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持续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黑水虻工厂化生产中,需要长期有效的引诱物质,诱使黑水虻成虫在集卵器上产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容器中装有引诱物(猪粪、鸡粪、剩饭剩菜),将集卵器放置在引诱物附近,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不仅引诱物质容易失效,且在淋雨后容易导致有机质引诱物的腐败,因此需要不断更换引诱物,增加操作成本和浪费,还对周边空气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长效起作用的用于持续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持续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容器,在培养容器的开口周边设有成扩口状的翼板,在培养容器的底部一侧壁上设有能活动开关的出料口,相对的另外一侧壁设有推送器,在容器底部具有黑水虻幼虫及其培养饲料,推送器能将培养容器底部的培养饲料推送从出料口排出,在翼板的开口面上还覆盖有一层6~8目的纱网。
所述的培养容器呈长方体形,所述的推送器为螺旋推送器,通过旋转进行推送。
所述的翼板的倾角优选为15°。
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黑水虻幼虫能够持续产生吸引黑水虻成虫的挥发性物质,因此,利用黑水虻幼虫来引诱成虫产卵就能较好地解决持效性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为:先将纱网打开,再将黑水虻幼虫及饲料加入到培养容器中,然后覆盖纱网,幼虫取食过程即可引诱黑水虻成虫聚集在本发明的装置附近,纱网上面放置集卵器,引诱成虫产卵,纱网也能阻止成虫到幼虫取食的饲料内产卵,而导致卵无法回收;培养容器中的幼虫发育成熟后,通过上部向两端展开倾角的翼板迁出培养容器(幼虫能够通过纱网),落入附近的泥土中化蛹;集卵器中未能及时收获的黑水虻虫卵,孵化后即透过纱网进入培养容器中,补充迁出的幼虫数量;相隔一段时间添加饲料,使其能够持续运行;下雨时落入的雨水会积淀在容器底部,容器底部的推送器能够将沉淀在容器底部的废料残余从出料口推出,从而实现物料的循环。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建立了黑水虻的生活史循环,通过长期存在的幼虫产生的气味持续引诱黑水虻成虫产卵,实现了持续性诱集黑水虻产卵,无需频繁的更换引诱物,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浪费,减轻了对周边空气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持续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培养容器;2、翼板;3、纱网;4、螺旋推送器;5、黑水虻幼虫及其培养饲料;6、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用于持续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的培养容器1,在培养容器1的开口周边设有倾角为15°,成扩口状的翼板2,在培养容器的底部一侧壁上设有能活动开关的出料口6,相对的另外一侧壁设有螺旋推送器4,在培养容器底部具有黑水虻幼虫及其培养饲料5,螺旋推送器4能将培养容器底部的培养饲料5(具体是培养的废料)推送从出料口6排出,在翼板2的开口面上还覆盖有一层6~8目的纱网3,其将翼板2的开口面蒙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0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酒厂曲块粉碎除尘设备
- 下一篇:一种干法球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