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流多接触面催化转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9670.0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戎永波;钱旺木;陈培华;聂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森净化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流多 接触面 催化 转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流多接触面催化转化器,它是一种增大尾气在催化转化器内与催化氧化剂的接触时间和面积的催化转化器,属于催化转化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苛刻,越来越多的汽车安装了废气催化转化器以及氧传感器装置。它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发动机排放的三种废气有害物CO、HC和NOx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又称之为三元(效)催化转化器。
催化转化反应的进行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和与催化氧化剂的接触面积,传统的催化转化器,尾气在催化转化器中快速流出,没有充足的反应时间,为了延长尾气在催化转化器中的停留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延长转化器整体长度的转化器,但是这样的转化器,在制作时,材料投入增大,安装在车身上后,增加车身的载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流多接触面催化转化器,能延长尾气在催化转化器中的停留时间,增大尾气与催化氧化剂的接触面积,使尾气反应更加充分。
折流多接触面催化转化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的横截面设置有蜂窝孔,蜂窝孔贯通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在壳体内有多段,相邻段之间留有空隙,相邻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的蜂窝孔错开,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的四周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的厚度不大于壳体长度的1/3。
所述相邻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之间留有空隙为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厚度的1/2,空隙中间设置有两层带有通孔的隔板,隔板上的通孔错开。
所述蜂窝孔中,隔板,壳体内壁及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的表面均涂有催化氧化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通孔和蜂窝孔的错开,尾气在壳体内的折流路径变长,停留时间变长,尾气的转化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1—壳体,2—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3—隔板,4—间隙,5—蜂窝孔,6—通孔,7—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结合附图可见,本折流多接触面催化转化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的横截面设置有蜂窝孔5,蜂窝孔5贯通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在壳体1内有多段,相邻段之间留有空隙7,相邻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的蜂窝孔5错开,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的四周与壳体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4。本实用新型,尾气在壳体1内被催化氧化,尾气中有害气体成分主要在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表面反应,尾气在空隙出扩散开,并从下一段的蜂窝孔5中向外飘逸,蜂窝孔5错开,延长了尾气在空隙7处的停留时间,增加反应时间。
所述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的厚度不大于壳体1长度的1/3。使得壳体1内能有多段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
所述相邻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之间留有空隙7为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厚度的1/2,空隙7中间设置有两层带有通孔6的隔板3,隔板3上的通孔6错开。隔板3增加催化氧化剂的附着面积,通孔6错开延长尾气停留时间。
所述蜂窝孔5中,隔板3,壳体1内壁及催化氧化剂载体元件2的表面均涂有催化氧化剂。催化氧化剂使得尾气中的哟嗨气体能够实现氧化反应。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森净化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森净化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9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