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相互干扰、多卡位射频卡防护卡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9569.5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6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任仕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仕达 |
主分类号: | A45C11/18 | 分类号: | A45C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399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相互 干扰 多卡位 射频卡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卡防护卡套,具体涉及一种防止相互干扰、多卡位射频卡防护卡套。
背景技术
近几年,射频卡(非接触式芯片卡)在各个领域大量使用,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信息工具。常见的射频卡用于企业/校园一卡通、公交储值卡、小区/园区门禁管理、饭卡、身份证和电子钱包等领域。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正是射频卡便捷的实用性,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备工具。
但是由于射频技术的特质,同一时间内在读卡器的感应距离内仅允许出现一张射频卡,这给每个人管理、携带、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目前常见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使用防护卡套,但现有防护卡套仅能避免IC卡与ID卡同时接近读卡器射频范围时的干涉,不能解决IC卡与IC卡同时接近读卡器射频范围的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卡片与卡片之间电磁干扰及相互作用的多卡位射频卡防护卡套,解决生活工作中常涉及的门禁卡(如ID或IC卡)与交通卡之间(如IC卡)、两种交通卡(如IC与IC卡)、门禁卡与饭卡(如ID卡与ID卡)之间不能同时进入读卡器射频范围的问题。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相互干扰、多卡位射频卡防护卡套,包括依次连接的D卡位、隔离层、屏蔽层和C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D卡位采用方形窗口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C卡位采用C形窗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离层、屏蔽层双重保护作用,可有效防止卡片与卡片之间的电磁干扰及相互作用;使得企业/校园一卡通、公交储值卡、小区/园区门禁管理、饭卡、身份证和电子钱包等种类繁多的射频卡合为一体、便于携带,省去卡片分类携带使用的麻烦,再没有将卡片从卡包中取出单独识别的不便,通过将各种射频卡形式的一卡通集成为多卡通,可提高人们生活、工作、出行效率,为生活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D卡位,2.隔离层,3.屏蔽层,4.C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止相互干扰、多卡位射频卡防护卡套,包括依次连接的D卡位1、隔离层2、屏蔽层3和C卡位4。当防护卡套作为载体进入读卡器感应区域时,隔离层2开始发挥吸波作用,屏蔽层3发挥滤波、防磁作用,隔离层2与屏蔽层3双重覆盖设置可适用于LF(工作频率:125KHz,感应距离:2-20cm)、HF(工作频率:13.56MHz,感应距离:小于10cm)和UHF(工作频率:860MHz-960MHz,感应距离:小于6m)的三种工作频率的IC卡、ID卡片混装通用,使用时将需要识别的卡面朝向读卡器即可实现两张射频卡同时在感应区域内且无相互干扰的数据读取。
D卡位1和C卡位4可实现射频卡两两组合使用(如IC卡与IC卡、IC卡与ID卡、ID卡与ID卡)。D卡位1可放置一枚国标卡(长85.6mm×宽54mm),长方形窗口设计可方便放置展示类卡片;C卡位4可放置一枚国标卡,采用C形窗口设计在充分保护卡片不被磨损的同时又便于卡片的取放。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等同变形、替换都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仕达,未经任仕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9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