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陶瓷上釉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9451.2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丽红;陈慧彬;游璐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陶瓷 上釉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陶瓷上釉工具。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瓷坯上釉通常采用手工完成,一般是用手小心拿起瓷坯,浸入釉水中,几秒钟后拿出即完成上釉。但是人们经常发现,釉水会粘满双手,一方面浪费釉水;另一方面,双手长期与釉水接触,会受到釉水的侵蚀损害;并且上釉后的瓷器上会留下手印,严重影响上釉质量。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釉水、保护双手且上釉质量好的新型陶瓷上釉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陶瓷上釉工具,包括由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交叉枢接在一起形成的剪刀把手部,枢接点另一侧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包括与所述第一握持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工作端,和与第二握持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工作端;所述第一工作端包括多支撑点支撑于瓷坯外底部的多点支撑部;所述第二工作端包括单支撑点支撑于瓷坯内底部的单点支撑部。
上述第一工作端包括位于所述剪刀把手部所在平面内并在宽度方向上向远侧延伸的第一横杆,和连接于第一横杆外端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的端部处连接有与第一纵杆相交叉的交叉杆,所述交叉杆处于与所述剪刀把手部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二工作端包括在所述剪刀把手部所在平面内向远侧弯绕的弯绕杆,和连接于弯绕杆端部并沿宽度方向向内延伸至所述第一纵杆与所述交叉杆交点处的回绕横杆。
上述弯绕杆包括处于所述剪刀把手部所在平面内并在宽度方向上向远侧延伸的第二横杆,和连接于第二横杆端部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纵杆,上述回绕横杆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杆的端部。
上述弯绕杆呈弧形。
上述交叉杆与上述第一纵杆形成十字架状。
两个上述交叉杆连接于上述第一纵杆端部,三者形成等夹角分布的Y字形。
上述工作端留有剪刀部,该剪刀部包括与上述第一握持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剪刀部,和与第二握持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剪刀部;上述第一工作端与所述第一剪刀部连接,上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第二剪刀部连接。
上述第一工作端和第二工作端外套设有防滑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陶瓷上釉工具,人们可操作剪刀把手部将第一工作端和第二工作端张开,利用多点支撑部形成的“支撑面”抵顶住瓷坯的外底部,同时单点支撑部支撑于瓷坯的内底部,用手捏紧剪刀把手部使第一工作端和第二工作端夹紧瓷坯,并浸入釉水中,几秒钟后取出置于海绵上风干,即可实现上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陶瓷上釉工具,其结构简单合理,稳定可靠,操作灵活方便,可有效防止釉水粘手浪费,保护双手免受釉水侵蚀损害,并且瓷器上釉质量好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工作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剪刀把手部 11-第一握持部
12-第二握持部
2-工作端 21-第一工作端
211-第一横杆 212-第一纵杆
213-交叉杆 22-第二工作端
221-弯绕杆 2211-第二横杆
2212-第二纵杆 222-回绕横杆
23-剪刀部 231-第一剪刀部
232-第二剪刀部
3-防滑软管 4-瓷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陶瓷上釉工具,如图1-4所示,包括由第一握持部11和第二握持部12交叉枢接在一起形成的剪刀把手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丽红;陈慧彬;游璐,未经张丽红;陈慧彬;游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9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